学龄前儿童术前心理护理对七氟烷麻醉配合的作用研究心理护理对麻醉配合的作用研究
马素梅 许坤菊 李亚琦 尹星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马素梅 许坤菊 李亚琦 尹星星,. 学龄前儿童术前心理护理对七氟烷麻醉配合的作用研究心理护理对麻醉配合的作用研究[J]. 中国儿科杂志,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8812.
摘要: 探讨研究对学龄前儿童术前心理护理、心理暗示在七氟烷吸入麻醉时的应用,从而保证患者有效配合,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研究地址为文山州人民医院,研究时段为2021年9月-2023年9月,选取在我院采用七氟烷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学龄前期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不分性别,手术前按奇数偶数分为实验组跟对照组均采用七氟烷全身麻醉,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访视工作,实验组在常规术前访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暗示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予以两组患儿的配合度实施比较,发现数据为更高水平的组别为观察组(P<0.05)。予以两组的临床生命指标实施比较,显示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对照组,其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予以两组苏醒时躁动镇静评分数据比较,显示观察组苏醒时躁动评分更低,其苏醒后镇静评分数据更高(P<0.05)。予以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实施比较,显示观察组为更高水平(P<0.05)。结论:针对采用七氟烷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学龄前期患儿,在常规术前访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暗示及心理干预,可利于提高患儿的配合度,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减少躁动,得到较高的患儿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 儿童心理干预;七氟烷全麻;患者麻醉主动配合程度;苏醒期拔管躁动程度
DOI:10.12721/ccn.2024.158812
基金资助:

前言

儿童由于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等各种原因,术前往往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1-2]。而在整个围术期,麻醉诱导期是儿童最为紧张阶段,患儿若出现哭闹、恐惧等情况,可影响患儿预后。据研究显示,麻醉诱导合作程度差,会导致急性精神错乱,容易引起喉痉挛,术后也会发生分离焦虑躁动、饮食困难和睡眠紊乱等问题[3-4]。目前国内关于儿童心理干预麻醉诱导的文献主要是研究家长陪同下在麻醉诱导或静脉给药的一些麻醉诱导和在预麻室童趣心理干预,以墙上贴纸,动画等方式进行心理干预[5]。但我院预麻室未启用,手术节奏快、人员不够等条件限制。基于以上,本文就相关在我院采用七氟烷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学龄前期120例患儿予以选取,探究对其术前心理护理、心理暗示在七氟烷吸入麻醉时的应用,从而保证患者有效配合,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的效果评价。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研究地址为文山州人民医院,研究时段为2021年9月-2023年9月,选取在我院采用七氟烷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学龄前期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不分性别,手术前按奇数偶数分为实验组跟对照组均采用七氟烷全身麻醉,每组60例。两组别的基础信息比较(P>0.05)。见表1。

表1基础信息实施比较[n(%)]/(x̄±s)

截图1741854874.png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涉及患儿对七氟烷无过敏反应;②年龄在3-6岁;③获得患儿家属的同意;④均需进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患儿依从性较差者或者合并精神疾病;②患儿本身为过敏体质;③在本院相关临床资料缺失。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访视工作:术前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指导患儿家属需要在术前禁食,以确保手术过程中不发生误吸和呕吐。术前实施常规皮肤准备等等措施。

实验组在常规术前访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暗示及心理干预,即:(1)温馨交流: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温馨亲切的语言和表情,与患儿进行交流,传递关怀和支持,让患儿感受到安全和信任。(2)游戏和玩具:提供适当的游戏、玩具或绘本等,帮助患儿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和恐惧情绪。(3)暗示性语言:医护人员可以使用积极的、安慰性的语言,向患儿传递积极的暗示,如“手术后你会感觉更好”、“手术时我们会一直在你身边”。(4)图片和视频:向患儿展示关于手术过程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他们了解手术过程,减少恐惧感。(5)故事引导:于术前一天开始以故事的形势讲解明天手术室探险之旅,故事内容:为了寻找宝藏,孩子们需要吸入有不同水果味道的气味,如果能够准确的回答出来自己吸入的是哪种味道的气味,宝藏盒子就能打开,孩子们就能获得相应奖励。(6)家长陪同:允许家长或监护人陪同患儿进入手术室,提供安全感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向患儿传递积极的暗示和情绪。(7)幻想和想象:引导患儿进行积极的幻想和想象,例如想象手术后能够做喜欢的事情,或者想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小英雄。
1.4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的配合度数据比较:依托患儿能否主动跟着巡回护士进入手术室,打开奇妙之旅,患者诱导麻醉时能否主动配合吸入七氟烷。主要分为以下几段,即:①配合:患儿无哭闹或稍有不情愿,但能主动,较好的配合;②勉强配合:患儿有哭声,在麻醉进行时有轻微的躁动;③不配合:患儿哭闹大,需要有人在旁协助;④非常不配合:患儿哭闹严重,手脚及全身大幅躁动需要护理人员强行控制后才能实施麻醉。配合度=(配合例数+勉强配合例数)/总例数×100.00%。

(2)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比较:其中包含了麻醉诱导前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

(3)两组患儿的镇静躁动评分比较:患者术后复述时躁动,可以通过Riker镇静躁动评分进行测评。

(4)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数据比较:依托本院自制的围手术期患儿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实施展开,共计10题目,每题1-5分,总分50分,按照五级评分法评分,依托分值划分非常满意(40分及其以上)、比较满意(21--39分)、不满意(20分以下)三段,得分越高代表患儿家属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百分比(%)表示,并通过χ²检验来确定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并使用t检验来判断差异,其中P值小于0.05被认为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配合度实施比较

予以两组患儿的配合度实施比较,发现数据为更高水平的组别为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配合度实施比较[n(%)]

截图1741854982.png2.2两组临床生命指标实施比较

予以两组的临床生命指标实施比较,显示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对照组,其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的临床生命指标实施比较(x̄±s)

截图1741855048.png2.3 两组苏醒时躁动镇静评分数据比较

予以两组苏醒时躁动镇静评分数据比较,显示观察组苏醒时躁动评分更低,其苏醒后镇静评分数据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苏醒时躁动镇静评分数据比较(x̄±s,分)

截图1741855096.png2.4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实施比较

予以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实施比较,显示观察组为更高水平(P<0.05)。见表5。

表5 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实施比较 [n(%)]

3 讨论

患儿对于手术前的麻醉具有恐惧感是处于正常现象的;这与患儿的年龄、疾病本身、手术等方面有关[6]。为了提高手术麻醉的顺利,在术前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举措,可显著降低术后躁动等情况的发生,维持患儿的稳定[7]。儿童心理干预是一种针对儿童的心理护理方法,旨在通过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处理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以及适应困难等[8]。在七氟烷全麻下,患者的麻醉主动配合程度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学龄前期的患儿,在手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和恐惧,增强其配合度。这包括通过讲解手术过程、使用图书或玩具进行角色扮演,以及积极的肢体和语言暗示等方法,来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等,这些干预措施有助于患儿更好地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过程,并减少他们的抵抗和不合作行为[9]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有效心理护理干预,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本研究数据结果也显示,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配合度、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更高水平;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苏醒时躁动评分数据低于对照组,其血氧饱和度、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更低,其苏醒后数据更高。提示在术前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学龄前儿童患儿具有积极的影响。

分析在于:(1)心理暗示和干预可以减轻患儿的焦虑和恐惧:手术对于患儿来说是一种陌生和可怕的经历,而心理暗示和干预可以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肢体暗示,帮助患儿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感。(2)提高患儿的配合度:通过心理暗示和干预,可以引导患儿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过程,让患儿主动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操作。这有助于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延误。(3)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焦虑和恐惧会导致患儿的生命体征出现波动,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而心理暗示和干预可以缓解这种情绪反应,从而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在手术过程中的稳定。(4)较好的镇静效果和减少躁动:心理暗示和干预有助于患儿进入一种放松和安静的状态,使其更容易进入麻醉状态。这可以减少患儿术中的躁动和不安,提供更好的手术条件。(5)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通过心理暗示和干预,患儿家属可以感受到医疗团队对患儿的关怀和专业性。这样的关怀和专业性可以增加家属的信任和满意度,使患儿家属对手术和护理过程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针对采用七氟烷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学龄前期患儿,在常规术前访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暗示及心理干预,可利于提高患儿的配合度,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减少躁动,得到较高的患儿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阳,马小蓓.心理护理应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期的研究进展,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16(34),4253-4255.
[2]王艳,小儿的心理状态评估与护理[J].现代医学杂志2010,23,213.
[3]麦志玲,邝秀媚,李发展.心理综合干预联合假装游戏法对提高学龄前儿童麻醉诱导期配合度的效果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0):8-10.

[4]冯瑞玲,宋瑞,翟波.多元化兴趣诱导对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及麻醉诱导配合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16):2984-2986.

[5]徐海丽,叶雪飞,蔡雪跃,等.术前治疗性游戏干预对学龄前手术患儿焦虑及麻醉诱导期配合程度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9,18(3):83-85.

[6]杨方,傅莹莹,余晓露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患儿手术前麻醉恐惧心理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3):254-254. 
[7]黄晓燕.多元化护理干预在小儿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J].湖北名族学院学报2015,32(4):34-36. 
[8]曹苇.兴趣诱导结合漫画式健康教育对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9):1603-1606.
[9]王泓.术前心理护理对行手术治疗儿童配合度、生活质量及其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妇儿健康导刊,2022,1(10):159-16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