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李杰 罗艳艳 李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杰 罗艳艳 李宁,. 整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J]. 肿瘤研究,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058.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整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60名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整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和常规护理。通过评估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认知变化等指标,以及调查患者满意度,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研究发现,整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康复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得分显著提高,术后认知变化也有所改善。同时,患者对整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结论:整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消化道肿瘤术后康复策略,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未来的康复护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全面策略。
关键词: 整合认知行为疗法;延续性护理;消化道肿瘤康复;心理康复;生活质量评估
DOI:10.12721/ccn.2024.157058
基金资助:

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等多种良恶性肿瘤,术后常伴随多种复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尽管手术能有效控制病情,但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疲劳和并发症常导致患者心理层面出现焦虑和抑郁。传统的护理方式对这些心理问题的干预常显不足[2]

消化道肿瘤的发现往往已至进展期,治疗效果有限。患者在住院期间虽能配合治疗,但出院后缺乏有效监督,复发风险上升[3-4]。营养支持和服药依从性对康复至关重要,但现有研究尚不充分,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5]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整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通过延续性护理模式,加强患者出院后的管理和指导,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应对能力。通过评估这一模式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康复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肿瘤医院在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160名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入选标准包括:1) 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消化道肿瘤患者;2) 年龄在18岁以上;3) 为首次接受相关手术治疗;4) 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理解本研究的潜在风险,愿意参加本研究者;5) 患者意识清醒,可以配合。排除标准为:1) 存在心脏、肝脏或肾脏功能障碍;2) 存在其他器官的器质性疾病;3) 存在精神障碍性疾病或有认知功能障碍者;4) 患者或家属拒绝参加本研究者。

根据性别和年龄的匹配原则,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人。对照组包括44名男性(占55.0%)和36名女性(占45.0%),年龄范围为38至65岁,平均年龄为46.43岁(标准差17.12岁)。观察组包括38名男性(占47.5%)和42名女性(占52.5%),年龄范围为39至67岁,平均年龄为44.52岁(标准差15.3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在年龄(P=0.562)、性别(P=0.419)等基本资料方面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1.2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伤口处理、疼痛管理、营养饮食建议、活动指导及化疗计划。出院后,患者会进行定期随访,遵医嘱服药、复查和化疗。这一组并不接受额外的延续性护理或心理支持 [6]

1.2.2 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除了接受常规护理程序外,还接受了整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方法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每位患者分配专属责任护士,通过深入交流了解患者性格、家庭状况等,建立信任关系,为后续个性化康复计划奠定基础[7]

(2)认知干预与心理健康支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调整患者负面认知,培养积极思维[8]。同时,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术后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组织病友会,分享抗癌经验,增强彼此支持。

(3)行为干预与生活方式改善: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技术,通过多学科团队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个人卫生、锻炼和饮食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整体身心健康水平。

(4)延续性护理与定期随访:引入延续性护理概念,通过电话、门诊和微信等多种方式定期随访,为患者提供持续性的支持和指导[9]。同时,向患者家属沟通,确保他们在康复计划中发挥积极监督作用,使患者能更严格地遵循治疗计划。

1.3 观察指标

(1)心理康复效果: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来衡量患者焦虑和抑郁水平,通过定期评估观察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评估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对心理康复的影响。

(2)生活质量提升:

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涵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等多个维度,全面了解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变化,为整体康复效果提供详尽信息[10]

(3)康复过程中的认知变化:

通过康复期认知变化量表,观察患者认知变化的广度和深度,包括信息理解、应对能力提升等方面,深入了解认知层面的康复进展[11]

(4) 延续性护理满意度:

延续性护理满意度调查:利用延续性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访谈能力等方面,通过患者反馈了解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进而改善护理服务,提升康复体验[1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用Epidata录入问卷数据,双重录入及一致性检验确保质量[13]。SPSS用于数据分析,定量数据用(x̄±s)表示,定性数据用百分比描,使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14]。在本研究中,P<0.05被认为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显示,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付费方式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组具有可比性。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1.png2.2 两组患者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在术前(T0)阶段,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水平相似,表现为18.2(标准差4.5)和18.5(标准差4.2),t值为0.45,p值为0.65,差异不显著。然而,术后1个月(T1)以及随后的时间点(T2和T3),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6、3.02和4.12,对应的p值分别为0.03、0.01和0.001。这表明,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接受整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的患者在焦虑和抑郁方面表现更好,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如表3所示,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体现在生理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症状维度。说明综合干预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4 两组患康复期认知变化分析

术后,观察组认知变化优于对照组,随时间推移,其优势更加明显。6个月后,观察组认知变化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整合疗法与延续性护理对术后认知改善有显著作用,如表4所示。

2.5 延续性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

如表5患者对整合疗法与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高,尤其在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访谈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和效率方面表现突出。说明这种综合干预方式在护理质量和效果上受到患者认可。

表2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表

2.png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

3.png表4  康复期认知变化量表

4.png表5  延续性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分表

5.png 3  讨论

3.1焦虑和抑郁水平的改善

研究结果揭示,术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整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心理疏导助患者应对焦虑抑郁,延续性护理提供持续关怀,增强心理健康抗压能力[15]

3.2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观察组在生活质量多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证明整合疗法与延续性护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不仅在生理健康方面,还增强社会参与度和认知水平,为患者创造更丰富生活[16]

3.3认知变化的积极趋势:

观察组认知变化呈增强趋势,对照组变化相对缓慢。术后6个月,观察组认知变化均值显著高,证明整合疗法与延续性护理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这与培养积极思维方式及个性化支持密不可分。

3.4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观察组对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访谈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和效率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认为整合疗法与延续性护理在护理质量和效果上表现出色,反映整体护理质量的卓越水平,为未来护理模式推广提供支持[17]

3.5 未来展望

整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延续性护理为康复领域注入新活力,提供全面、持久的康复支持。未来可深入探讨该干预方式在其他癌症类型和患者群体中的适用性,优化方案以提高康复效果[18]。同时,深入分析长期效果和成本效益,以了解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 李杰(1991-),女,籍贯:河南,现有职称:主管护师 ,毕业院校:新乡医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  护理学,研究方向: 心理护理学;罗艳艳(1965-),女,籍贯:河南新乡,现有职称:教授,毕业院校:新乡医学院。学历:大学本科,专业:临床医学,研究方向: 心理护理.应用心理;李宁(1990-),女,籍贯:河南,现有职称:主治医生,毕业院校:吉林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  肿瘤学,研究方向: 肿瘤。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