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型探讨
何苗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型探讨[J]. 教师教育与创新,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301.
摘要:
语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阅读量、拓展知识面,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新课标视域下,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因此,提升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考查指标。科学的阅读方法能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有利于教师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设阅读情境、创新阅读模式、创建阅读环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型教学方式
DOI:10.12721/ccn.2023.157301
基金资助: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内阅读量不足。初级教育阶段要求小学一至六年级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而现行小学统编教材中阅读总量还严重不足,大概只有20万字[1]。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就教材,教教材”,而不去积极拓展课外资源来补充阅读量的空缺,就无法满足学生对阅读量的需求,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束缚,很难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学生课堂阅读机会少。在每个语文教师的心中,唯有提高学生在每一次检测中的成绩才是硬道理。而阅读教学表面上看来是很费时间的,且教学成效也难以在短期内体现出来。在教师备写的教案上,很难找到关于阅读教学的课时设计;在教研组的活动中,每次的主题也不离“边缘生”的提升策略的探究;在语文课堂上,从新课导入到作业布置、从温故知新到合作探究,贯穿其中的主线是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教师引领或学生自主进行阅读的时间几乎为“0”。在这种分秒必争成绩的教学氛围中,阅读实践活动早已被老师们抛到九霄云外了。2022年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又对阅读的标准提高了,要求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就加入整本书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定位和要求,又在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敲响警钟——阅读教学必须摆进课堂,让每一名学生从小与阅读结缘[2]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型策略

(一)依托思维导图,助力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关键在于阅读材料的选取与组合。这要求教师必须深度挖掘教材内容,选取适宜的群文阅读材料开展教学。在选取和组合阅读材料时,教师需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重文本的趣味性。现代教育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特别是在小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发现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学科,往往拥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而对于不喜欢的学科,学习起来普遍较为困难和拖沓。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同时展开多篇文本学习,学生的接受度和适应性。因而在选择文本时,尽可能地选择内容简单、立意明朗的文本,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感。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思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灵活地应用思维导图展开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整合归纳文本思路和核心要点,使其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规律和阅读方法,为后续的阅读学习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中第七单元三篇课文就很适合用于开展群文阅读,课文有《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森林和鸟》《读不完的大书》,三篇文章以不同的主人公角度讲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故事。教师带领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绘制出三篇文本的阅读框架,以此展开群文阅读学习。首先,以“人与自然”为中心词,分别延展列出三篇文本的题目,而后带领学生分别对三篇文本展开解析。教师指导学生速读三篇课文,然后简单总结文章内容,学生在略读后,得出:“《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介绍了大自然中风、水和动物的美妙声音;《父亲、森林和鸟》介绍了父亲和小鸟及森林和谐相处的事情;《读不完的大书》告诉我们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完的大书。”

(二)构建小学语文生活化阅读课堂。课堂活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优质的课堂活动可以将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以直观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完成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进而实现能力的提升。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课堂活动与实际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通过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能够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充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例如,在讲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几篇童话故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我来写童话”的比赛,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以及自己对童话的了解以小组为单位编写童话故事。在完成故事的编写后,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所写的故事内容演绎出来,并让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最精彩的一篇。对于获胜的小组,教师要给每位成员发放“故事大王”的徽章。通过写童话比赛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其主动参与到故事创作当中。在小组合作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童话内容进行复习,有助于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达到更好的创作效果,学生需要进行反复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其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有助于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在故事评价环节,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能够得到锻炼,有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最后的故事演绎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以生活化的课堂活动辅助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成长实际,能够吸引其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有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鼓励学生互动交流,主动分享阅读感悟。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求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具备较强的情感体悟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就应当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要求,不仅要让他们读懂和理解课文中的线索和主要内容,还需要在表面文本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所以隐藏的深层意义。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悟都是不同的,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以往的阅读储备存在差异,所以就导致他们在鉴赏文章过程中的差异性[3]。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科学地利用学生所存在的差异性,鼓励学生针对从课文中所获得的情感体悟进行互动与交流。

三、结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双减政策的实施,我国教学事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仇永祥.打开语言的“天窗”——聚焦语言审美力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2(10):112-114.

[2]骆金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体验[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4):152-153.

[3]刘海燕.阅读,体悟,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J].求学,2020(23):57-5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