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早期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
张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婷,. 研究早期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J]. 中国儿科杂志,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8850.
摘要: 探讨早期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产妇和新生儿,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做好保暖护理、预防护理等,早期袋鼠式护理纳入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鼓励母亲在 KMC 时进行母乳喂养。比较两组7天母乳喂养率及达到纯母乳喂养的天数。结果:观察组的7天母乳喂养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达到纯母乳喂养的天数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袋鼠式护理用于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确切,这种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前纯母乳喂养的时间,因此,临床可推荐将早期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以便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 早期袋鼠式护理;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母乳喂养率
DOI:10.12721/ccn.2024.158850
基金资助:

产妇的作用是经历一段与新生儿之间的密切联系,产妇要能够照料新生儿,并且从产妇的角色中获得幸福和满意[1]。产后一般被视为一种极具压力的角色适应阶段,在面临生产养育、产后生活习惯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产妇更难以接受其角色转换。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角色适应状态,不仅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作用,还会对家庭成员的未来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母乳哺育的自我效能是母亲对其母乳喂养行为的信心。已有研究发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角色适应性和负性情绪水平越高,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也就越差。袋鼠式护理也被称为“皮肤接触护理”,是产妇用袋鼠式的方法将新生婴儿的身体紧贴在产妇的胸部上,通过皮肤的接触来达到母婴双方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其安全、有效已经被大量研究证明,藉此,本文藉由袋鼠式护理方式,协助新产妇更快地融入新的角色,提升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让其顺利渡过产后。本研究探析了早期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产妇和新生儿,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21-36(26.21±2.27)岁。对照组产妇年龄21-36(26.46±2.67)岁。两组资料可比性高,P>0.05。纳入标准:新生儿孕周均在34周以上,无呼吸支持,母亲没有影响哺乳的严重的并发症或相关禁忌症。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做好保暖护理:把新生儿放在具有良好加温增湿功能的暖箱中,按照新生儿的孕周及身体的大小,调节暖箱的温度、湿度。加强心电监测,特别是新生儿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每日对新生儿的体重及24小时出入情况进行登记,同时做好口腔、皮肤、呼吸道等基本护理工作。②预防护理:对病房进行消毒和隔离,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对于一些有置入导管的患儿,要确保导管的无菌化,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营养管理,确保患者的营养供应,在与患儿的接触前后要勤洗手,更换衣服,以避免出现感染。③重视母乳喂养:护士要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告诉产妇和家属,在住院的那一天,要对产妇进行有关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让他们知道如何给新生儿喂奶。按常规方法对新生儿进行保健。在新生儿出生后,要做好常规的断脐和呼吸道清理工作,要按时给新生儿用温水洗澡,洗澡后要把新生儿的身子擦干净,预防新生儿着凉。④产妇护理。做好产妇的精神和身体的健康,缓解其产后负面的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护士要做好个人的隐私保护,让房间的温度保持在25-28℃左右,让母婴体温处于一个适宜的状态。

观察组采取早期袋鼠式护理。(1)综合现有指南, 采用斜向支撑屈曲位进行 KMC。实施 KMC 时,1 实施者暴露胸部取斜向支撑屈曲位呈 30~ 45 度,后背可垫 3~4 个靠枕。2 指导者将裸露 的患儿放置在实施者前胸,患儿胸部与实施者胸部 相对,皮肤对皮肤的接触面积应达最大化,故患儿 除纸尿裤和帽子外不穿任何衣物。3 患儿的头轻 微转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尽量使实施者能看到 早产儿的面部表情,但应避免头部过度屈曲和伸 展。4 患儿膝关节自然屈曲呈“青蛙”体位,俯 卧于实施者胸部。5 患儿手臂屈曲放置在身体两 侧,或放置在实施者前胸或患儿嘴旁。6 患儿腹 部应处于实施者的胸腹水平。7 使用弹性织物包 裹支撑早产儿,避免滑落。8 将毛毯覆盖于患儿 后背,以利于保暖。(2)应鼓励母亲在 KMC 时进行母乳喂养。但母乳喂养对较小胎龄的早产儿是一个特殊挑战,无法经口喂养者 可在 KMC 时进行鼻饲喂养。此外,母亲可在 KMC 前吸空乳房,早产儿可尝试在吸空的乳房上进行非营养性吸吮,以帮助后续开展营养性吸吮一 旦经口喂养准备良好,则应尝试进行直接母乳喂 养。母乳喂养应选择早产儿清醒时进行,进行母乳 喂养前 KMC 指导者应帮助母亲调整 KMC 体位以 适应母乳喂养:调整患儿面部靠近乳房,患儿鼻部 与乳头相对;母亲一手支撑患儿身体,一手挤出几 滴母乳并用乳头触摸患儿嘴唇,待患儿张嘴时,迅 速将患儿的嘴唇对准乳头下方含接,使患儿嘴唇包 裹乳头及乳晕后吸吮奶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7天母乳喂养率、达到纯母乳喂养的天数。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23.0软件统计进行了 x2、t检验,P<0.05则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7天母乳喂养率

表1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母乳喂养率对比

截图1741857128.png2.2 两组达到纯母乳喂养的天数对比

表5结果:观察组的达到纯母乳喂养的天数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达到纯母乳喂养的天数对比

截图1741857177.png3讨论

WHO建议:婴儿应保证6个月以上的完全母乳喂养,并在增加补充食品的同时,增加24个月的母乳喂养。作为新生儿 ICU新生儿的第一选择,母乳作为其独特的营养来源,无论婴儿与母亲同处一室,或与母亲分开,均以母乳为最好的自然食物[2]。实行母乳喂养可以为婴儿提供其生长和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这既可以促进婴儿的身体发育,也可以增强母亲对免疫、营养和生理等知识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与母乳喂养相匹配,增强母乳喂养的遵从性。然而,部分新生儿父母对母乳管理的认识不够,加之产妇本身的乳汁分泌不足,加之产妇无法进行正常的母乳喂养,乳头没有受到婴儿的吮吸,这都会影响到新生婴儿的正常母乳喂养,从而对其身体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母乳喂养状况,从而增加其母乳喂养成功率。袋鼠式护理是指在新生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利用体温、气味等刺激新生儿的嗅觉和触觉,利用母婴之间的姿势和连接变化,来增强新生儿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吸吮乳汁的能力,从而提升母乳喂养效率,是一种满足母乳喂养需求的有效的保健方法[3]。皮肤是人类最主要的感官,而袋鼠式护理介入方式,就是将人类的感官系统发挥到极致,通过长期的亲密接触,对婴幼儿的肌肤感受器进行激发,从而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既能促进婴儿的吮吸,又能促进婴幼儿的神经智能发展,这就是这种护理方式区别于其它护理方式的优点,也是这种护理模式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4]

研究发现,袋鼠式护理能提高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状况,提前纯母乳喂养的时间,增加母乳喂养时长,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在新生儿出生1小时后进行袋鼠式护理干预,把新生儿放在产妇的胸口,在护士的指导下,鼓励产妇与新生儿进行身体接触,从而促进了母子之间的沟通,使母子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的进食,从而提高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品质。与此同时,皮肤是人体最基本的神经组织,如果有良性的肌肤接触,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内分泌和神经的良性反馈。通过袋鼠式的早期接触照顾方式,使新生儿与母体的肌肤直接接触,促进了新生儿的免疫力,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育,达到了增加母乳喂养喂养成功率的目的,减轻了产妇的焦虑与压力,在仿模拟胎儿的子宫内的生理条件下,使婴儿能够感受到安全,形成良好的睡眠状态,从而促进其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5-6]

总之,早期袋鼠式护理用于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前纯母乳喂养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林群, 贾雁平, 刘玉凤, 吴玉红. 父亲参与的袋鼠式护理联合音乐疗法对产妇产后抑郁及早产儿健康恢复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2, 37 (12): 1644-1648.

[2]王风云, 王静静, 张卫星. 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应用价值[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2 (06): 113-114.

[3]孙清, 陈霄. 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及行为状态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 2022, 46 (24): 3031-3033.

[4]何幼鸣, 张杏玲, 肖惠玉. 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中的实施效果探讨[J]. 智慧健康, 2022, 8 (35): 230-233+242.

[5]温玉梅. 基于循证的袋鼠式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水平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 2022, 8 (34): 192-195.

[6]刘艳红, 李胜玲, 崔慧敏, 王晓燕, 孙彩霞. 指导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母亲实施袋鼠式护理对其亲职压力和育儿胜任感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2): 2700-270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