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系统化心理护理的运用效果
单丽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单丽丽,. 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系统化心理护理的运用效果[J]. 神经科学研究,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725.
摘要: 目的:探析在精神分裂症(SCH)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系统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从医院病历系统中筛选SCH患者样本,时间限制在2022.1至2024.1,总例数46,均行电休克治疗,随机分组,一组23,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系统化心理护理,对2组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内的SCH患者经电休克疗法、心理护理后SF-36评分提高,表单内各项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CH患者电休克治疗中运用系统化心理护理,可以进一步稳定患者心态,改善其精神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系统化心理护理;运用效果;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4.157725
基金资助:

精神分裂症(缩写词SCH)是临床精神科常见病,其病因不明,发病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感知觉、意识和行为障碍,疾病主要呈现为亚急性发作,病程较漫长,随时间的延长,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加重,最终形成精神残疾[1]。目前治疗SCH病症常以药物、电休克(MECT)疗法为主,药物可以缓解精神分裂最终,但无法实现疾病的治愈,需要联合非惊厥式的电击疗法抑制患者大脑异常活动,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除上述疗法外,治疗期还需联合心理护理对策,控制患者不良情绪,削弱其负面心理,以实现心理康复这一目的[2]。本文以我院2022.1至2024.1期间接治的SCH患者为例,探析在SCH患者无抽搐电休克疗法中运用系统化心理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基线资料和一般方法  

1.1基线资料

从医院病历系统中筛选SCH患者样本,时间介于2022.1至2024.1,总例数46,随机分组,一组23,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8例,患者32-71岁,平均数(49.62±3.08),SCH病程2-18年,均数(7.49±2.30);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9例,患者29-70岁,平均数(49.58±2.40),SCH病程3-20年,均数(7.62±2.45),比对以上资料数据,可得P>0.05。

纳入准则:所有入组患者均行电休克治疗,符合伦理学要求,签署同意书;排除准则:精神分裂症严重,已经出现自我伤害迹象;患者家属不同意入组,患者资料欠缺;合并实质脏器损伤、恶性肿瘤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以标准化流程为要求开展以下护理措施,具体如下:电休克治疗前需要求患者禁食水,协助其完成必要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态、脏器功能等,治疗期对患者指征的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指标并处理。

实验组:运用系统化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小组成立:首先,在科室内成立心理照护小组,成员共计5名,包括护士长、咨询师、管床医师、责任护士(2名),固定时间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掌握心理护理要义、流程、效用,培训结束后考核通过者上岗工作。(2)计划制定:不同的SCH患者其性格特点、心理耐受均不同,在具体实行心理护理时,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心态。制定最相符的护理计划,明确组间成员分工,严格按照流程工作,关注MECT治疗期患者体征、心态等变化,护士长定期评估心理照护工作落实程度,对工作缺陷、失误及时指出,并对计划进行调整。(3)教育:多数SCH患者的焦虑抑郁、悲观情绪是因认知不足而产生,因此,要求护士针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核心理念、优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告知,要求教育宣传系统而全面,逐步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认知,改变疾病治疗观念,同时确保患者家属可理解、可配合,有效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心理护理执行、推广度。(4)情感支持:支持方式包括病友沟通、情绪外化、记录、自我调节,鼓励患者多与亲友、病友沟通,分享个人的治疗体验和心路历程,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引导下,外化个人情绪,意识到情绪与SCH之间关联,护理人员深入到病房,参与患者电休克治疗过程,对其治疗情绪进行安抚,治疗结束后鼓励患者表述个人想法,强化情感支持。

1.3观察指标

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数据调查源自SF-36健康简表调查,组内项目8个,各项得分越高越好(范围0-100分)。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6.0统计学软件为本研究数据分析工具,计量数据以(x̄±s)表示,t检验;计数数据[(n)%]表示,X2检查;P<0.05,存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生活质量

实验组内的SCH患者经电休克疗法、心理护理后SF-36评分提高,表单内各项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1 生活质量(x̄±s,分)

截图1741858636.png

3.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简称MECT),学界亦被称之为改良电击疗法,是目前临床较为先进的一种神经刺激治疗手段。正式实施该疗法前,医疗人员需要给患者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随后通过特定技术给予患者电击刺激,诱导其进入一种深度昏迷状态,此过程中加入系统化心理护理,精心设计心理护理计划,在专业的医疗小组支持下,对患者情绪、心态进行良好疏解,以避免传统MECT治疗后产生的强烈情绪应激刺激,缓解患者痉挛现象,提高MECT治疗舒适度、安全性。与传统的护理形式相比,系统化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提升有一定辅助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稳定患者的治疗心态。

学者[3]许光霞中通过系统化心理护理,使患者心理、精神状态得到有效缓解,干预后患者恶性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满意度占比明显升高。与本组研讨结果相符,文章结果显示,实验组内的SCH患者经电休克疗法、心理护理后SF-36评分提高,表单内各项分数(社会功能/82.20±6.72、疼痛/80.34±7.12、生理职能/机能、健康、精力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系统化的心理干预计划,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外化、疏导,为其提供针对性帮助,逐渐帮助患者重拾生活希望,循序渐进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该项护理方式更适合在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在SCH患者电休克治疗中运用系统化心理护理,可以进一步稳定患者心态,改善其精神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盖曙娟,王少峰,柳志英,等.心理护理干预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心理月刊,2024,19(04):135-137.

[2]胡秋月,曹小燕,袁华.沟通技巧及心理护理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心理月刊,2022,17(11):123-125.

[3]许光霞,高修鲁,孟萌,等.系统化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3,18(04):115-1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