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一种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增加可引起消瘦、乏力、腹水等症状[1]。目前临床主要是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化疗等方法,虽然能够延缓病情发展,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均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加上癌症本身引起的癌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2]。肝癌患者在长期治疗中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医疗费用的担忧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而容易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可能引起多种应激反应,影响临床治疗效果[3]。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心理干预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100例肝癌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为57~82岁,平均为(66.4±10.6)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为56~83岁,平均为(67.2±11.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生活指导、并发症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心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认知干预:患者对疾病以及治疗方法的认知与其情绪、行为有直接关系,由于错误认知或信息不充足会影响患者的思维判断。因此需要纠正患者对肝癌以及治疗方法的错误认知,包括不良生活习惯、情绪、生活方式等方面对疾病的影响,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提高其对临床治疗的适应力,从而改变自身的行为和应对方式。②正念干预:正念干预是近些年来常用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其主要是基于人的自我信念提出的一种干预措施,现代研究表明想象活动对自主神经系统有着良好的控制效果,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因此通过正念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行为,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介绍,并将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并发症告诉患者,增强内反馈机制;还可以邀请同病种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信心。③情感支持: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和家属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家属多看望患者;责任护士也要多查看患者,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到即使在医院也有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给予患者勇气和信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本次研究焦虑抑郁情绪评价主要是采取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生活质量评分采用KPS评分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3.讨论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很多确诊患者已经进展至中晚期。目前临床主要是采取综合治疗方法,但是患者可能由于不耐受疾病引起的病痛和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这对患者的病情转归产生了负面影响[4]。需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随着现代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临床护理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的实施[5]。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但能够凸显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需要通过认知纠正和正念疗法来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信心,同时还要与患者和家属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6]。本次研究中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心理护理在肝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需要耐心获得患者的信任,构架和谐的关系,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能够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抒发负面情绪,从而改善肝癌患者的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钱姣.心理护理在肝癌患者放疗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147.
[2]郭梦霞,黄佳燕,孙少娜.心理护理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18,28.
[3]梁爱龙.心理干预在肝癌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6):155,157.
[4]崔海红.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CT增强扫描时焦虑情绪的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0):239-240.
[5]陈美芳,陈子财.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健康状况和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4):482-484.
[6]刘金苗,王春燕,董蒙蒙,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肝癌患者心理、疼痛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7):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