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传统民间民俗游戏源自于民间生活生产的娱乐性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民间民俗游戏逐渐淡出了教育的舞台。部分幼儿园有意识地引入民间民俗游戏,但也是为了打造特色幼儿园,没有了解民间民俗游戏的文化内涵的游戏活动教育意义。致使民间民俗游戏活动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提升教育活动的质量,幼师对民间民俗游戏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并结合教育活动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和完善,使民间民俗游戏能够发挥其教育价值。本文就传统民间民俗游戏溶图幼儿园社会生活的实践研究进行浅谈。
一、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乡村幼儿园活动的理念
(一)树立正确游戏观
幼儿游戏的本质是其对游戏的掌控,主要体现在自主的过程。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都是由幼儿自己所决定,幼儿的游戏重要是游戏的过程而不在意游戏的结果。而幼儿园将民间传统游戏通入幼儿教育活动中,打造具有民间特色的幼儿园,为了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特色,幼师将幼儿的自主游戏时间变成了游戏规则的学习和执行时间,使幼儿在游戏中毫无自主游戏体验,偏离了幼儿游戏教育活动的目标,脱离了游戏的本质。基于此,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活动要结合游戏活动的根本目的,将幼儿转变为游戏的主体,以游戏激发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并付诸行动,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发挥游戏开发幼儿潜力的价值。
(二)将幼儿作为游戏主体
传统民间民俗游戏融入幼儿园活动要将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以幼儿的视角去审视游戏。幼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主导权利并在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基础上进行游戏的选择和改造。如在“跳房子”的游戏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不同的游戏策略,小班幼儿在进行游戏时,不注重游戏的规则性,而是引导幼儿进行弹跳练习,在游戏开始时,教师结合情境演练让幼儿扮演小青蛙,而每个小格子就是一个荷叶,让幼儿按照顺序跳到不同的荷叶上,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如果是中班的幼儿,幼师要结合游戏的规则让幼儿进行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建立一定的纪律意识,使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提升;如果是大班幼儿进行游戏,幼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已有玩法的基础上,对游戏进行创新玩法或增加难度,提升幼儿游戏体验的同时,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三)结合文化传承,渗透素养建立
民间民俗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是区别于其他游戏的主要特点。民间游戏是在某一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生活生产活动演变而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当时的生活习俗。例如“荡秋千”是山地民族为躲避野兽袭击的生活场景相联系。民间民俗游戏中蕴含了丰富的民间文化,也是民间文化的一种流传和表现形式,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够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并对传统民间民俗游戏产生一定的认识,为今后文化自信的建立、学习和传承奠定基础。
二、幼儿要扮演好游戏中的多重角色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没有建立完全的自主能力,要重视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引领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实现游戏的教育意义,帮助儿童发展和成长,促进游戏的革新和优化。
(一)幼师是游戏的观察者
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幼师要对幼儿进行观察,可以结合记录、拍照或录视频来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过程,并结合幼儿的兴趣、性格特点、游戏表现进行游戏的设计,使幼儿在喜爱的游戏中达成激发潜力的目的。幼师在观察中会发现游戏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经验对游戏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游戏的教育价值。
(二)幼师是游戏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在部分游戏中,幼师也可以作为游戏的参与者,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并在参与中推动游戏的进程,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2]。如在进行跳大绳或丢手绢的游戏时,幼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参加游戏,提升游戏的质量。幼儿在进行产出能力范围的游戏时,会因不得其法而导致游戏无法继续进行,这时就需要幼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引导,并在引导后给学生留有思考和反应的时间,使游戏的得以顺利地进行,而幼儿在幼儿的引导下获得了启发,提升了游戏的探究欲望。在幼儿的问题解决后,幼师将游戏的主导权还给幼儿,并隔离幼儿继续游戏,幼师则继续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分析和观察。
(三)幼师是游戏的改良者
在民间民俗游戏引入到幼儿园的过程中,不是所有游戏都可以照搬全抄,很有少量游戏需要进行改良,幼师将游戏引入后要进行反复的可行性实验,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并结合以往的经验,使幼儿享受民间民俗游戏的乐趣。在游戏开展后,幼师分享游戏经验,对游戏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实践提升理论,有利于幼师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乡村幼儿园活动的策略
(一)将游戏融入到社会主题活动中
将民间民俗游戏融入到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在新鲜的主体中幼儿的游戏积极性被快速调动,使幼儿在游戏中提升自身能力,并在文化的熏陶下建立初步文化意识[3]。如在重阳节时,幼师可以组织幼儿前往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舞龙、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节目,并且通过和老人交流,收集老人们在童年时喜爱的民俗游戏,带领幼儿进行尝试,或者可以让老人教授幼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歌谣,使其成为幼儿游戏的伴奏。幼儿在表演和游戏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在一旁做好保障工作,确保幼儿情绪的平稳,避免出现幼儿之间的矛盾事件,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选取规则较为简单的民俗游戏,使幼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游戏要点的认识和熟悉,从而保障活动效果。通过此类活动和游戏,幼儿能够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重阳节的敬老内涵,同时有效强化
幼儿同民俗传统之间的联系,培育幼儿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如在端午节时,幼师可以举办划龙舟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用纸壳做成仿龙舟式样帽子,以奔跑代替划船,令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民间民俗游戏的魅力。为提升游戏的系统性以及文化厚度,幼师在游戏举办前,可以结合多项教育活动进行文化宣传。幼师可以通过绘本阅读,为幼儿讲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端午节的节日文化,促进幼儿民族意识的萌发和发展。
(二)结合地方特色,提升幼儿游戏体验
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还能够引导幼儿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了解,提升幼儿的游戏活动体验。如在深入挖掘澧水流域民俗传统游戏所蕴含的独特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幼儿园举办澧水流域民俗游戏系列比赛活动。活动前,各组教师以“澧水流域民俗文化”为教研重点,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征进行了交流与研讨,最终确定了本学期重点研究的民俗游戏项目,并结合游戏内容准备了游戏道具。小班活动以“我是中国龙”为主题展开,教师在学习区角画好龙的形状,并给学生分发纸壳作为制作龙鳞的材料,让幼儿展开想象动手制作,并在制作后将“龙鳞”贴在画上,完成龙的制作。大中班游戏中,展开了“四龙戏珠” 活动,幼师将幼儿分为4个小组,并在幼师准备好的场地内进行舞龙活动,幼儿们积极参与,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游戏活动,还展现了幼儿蓬勃向上的运动风采。澧水流域民俗游戏承载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孩子们在参与传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体验了游戏带来的快乐,而且培养了他们坚强、勇敢、敢于拼搏的精神。我们将不忘初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在运动中健康成长。
(三)将游戏融入到户外活动中
将民进民俗游戏融入到户外活动中,使幼儿在提升身体机能的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很多过渡环节,利用过渡环节能够提升幼儿对游戏的理解,保障了游戏的开展。以民间户外游戏“123,木头人”游戏为例。在游戏开始前,幼师让幼儿在座位上休息,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较差,活泼好动,幼师结合幼儿特点组织过渡环节,组织123木头人的游戏,幼儿喊口号“一不要动、二不要笑、三不要漏出小白牙”,小朋友在游戏氛围中快速安静并保持不动,并且幼儿的兴趣被激发,还希望再来一次。
在过渡环节后,幼师问幼儿还想玩吗?幼儿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这是幼儿结合多媒体播放游戏规则,让幼儿对游戏规则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民间民俗游戏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师对游戏进行积极地研究和改良,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游戏,并结合幼儿园现有教育资源,与民间民俗游戏进行有机结合,使幼儿在游戏中提升文化的认知,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安倩,赵志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以岭南民间游戏课程为例[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2):95-101.
[2]张冬梅,刘晶,郭军. 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发利用分析和实施策略——以丢手绢为例[J]. 科技风,2022,(30):131-133.
[3]单馨洁.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应用的个案研究——来自利津游戏的实践探索[J]. 科教文汇,2022,(20):116-119.
[4]陈沛瑶,朱会华. 2010—2020年国内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 教育观察,2022,11(15):45-48.
[5]苏金凤.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 教育观察,2022,11(15):42-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