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因其中包含大量的文学常识,如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等等,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陷入困境,进而产生抵触心理,在此背景下,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将围绕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对教学方法展开逐一分析,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古诗词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就目前情况而言,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大多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则是被动接收的个体,二者通过提问与解答来构建师生之间的有限联系,此种教学策略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显现出一定的延迟性,很难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也正是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授课形式,导致学生的可思索空间逐渐变小,对古诗词的领悟始终停留在浅层次。
(二)古诗词教学重点偏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大多数任课教师先要求学生知晓创作背景,在古诗词朗读结束后,教师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古诗词翻译上,通过一字一句的翻译,使学生懂得古诗词的表面含义,最后再为学生布置下背诵默写古诗词的学习任务。这种固定的上课流程仅服务于应试教育,不仅缺少趣味性和弹性,也很容易造成教学重点偏离,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也很难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古诗词教学的多样性
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成为了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因操作简便,能够有效呈现课堂教学环节,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备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古诗词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故而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果。古诗词中的诗句虽然简短,但是却有着极其深远的意境,语文教师通过句子翻译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会贯通是很难办到的。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视频的方式还原古诗词内容所表达的意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古诗歌表达形式的婉转,通过深远的意象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不深刻,仅仅依靠讲授式的教学手段是很难形成较好的教学效果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的方式,可以将古诗词中的深远意境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下册古诗《竹石》时,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现生长在岩石上挺拔的竹子,此时,加入下雪的动画效果,再加入笛声的配音,一种刚正不阿、不怕艰险的战士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竹子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作者表达的古诗词意境,实现与诗人的感同身受。
(二)设置层次分明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提问是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核心关键,通过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思考探究状态,以此提高其独立探究能力、问题能力,而运用此种教学手段,将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鉴于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理,故而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效果也将百举百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情了如指掌,以此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符合自身水平的教学指导,同时需要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课堂重点为基准,进行问题的设计及安排,并保证所设计的问题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语文素养,造就敏捷的思考能力。例如,在讲解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告知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在学生了解了古诗内容后,提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竹喧”代指什么;“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指的是作者还是其他人;这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要求学生反复深入地阅读古诗,将自己代入诗中,想象山间松林中的美丽景色,通过自主思考与探究,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并进行大胆阐述。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掌握与古诗相关的所有内容,也能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慢慢提高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同时打消对课堂提问的畏惧心理,慢慢发掘古诗词的独特魅力,进而逐步形成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三)借助分类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古诗词内容多样、形式多变,针对此种特点,任课教师可以借助分类教学法,根据古诗词表达出来的不同的情感,将其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悼亡诗、 行旅诗和闺怨诗等等,通过为学生讲解一种古诗,以此引入此种类别古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继而逐步提高赏析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师可以采用分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依据古诗词的风格进行分类,并带领其对某一类别古诗词中的传世佳句进行赏析,以此辅助学生摸索出鉴赏古诗词的有效办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时,任课教师需要认清现状并找到问题所在,摒弃积重难返的授课理念,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全新且丰富的学习感受,以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为目标,科学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切实保证古诗词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促使学生能在思考与探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及敏捷的问题能力,进而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1]王艺霏.部编版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理论),2020(11):97-98.
[2]刘希堂.部编教材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