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研究进展及其对创伤护理的启示
逯畅 武志飞 郝文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逯畅 武志飞 郝文女,. 心理弹性研究进展及其对创伤护理的启示[J]. 心理学研究,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060.
摘要: 阐述心理弹性的概念、创伤住院患者心理弹性的现状、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以期为创伤住院患者开展全面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创伤;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研究进展;对策;综述
DOI:10.12721/ccn.2021.157060
基金资助:

创伤患者大多是突然遭受意外伤害,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有的患者甚至会遭受截肢、瘫痪或脏器的摘除等不可逆的生理损害。身体的疼痛和急剧的生理变化使得患者的心理受到巨大冲击,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产生不小的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后续治疗和康复。为了更好的护理患者,帮助患者适应生理心理的变化,临床护理人员引入心理弹性这一心理学名词,以期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预后。

1 心理弹性的概念

心理弹性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最早提出,美国心理学会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在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反弹能力[1]。心理弹性水平高的患者在面对困难或创伤时个体能够积极的应对,如在创伤事件中遭受疼痛压力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高的患者,其对于疼痛反应的表现要优于心理弹性水平低的患者[2]。有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弹性这一能力可以被激发和培养。心理弹性的测量工具常见的有基于结果论的测量工具、基于特质论的测量工具、基于保护因子的测量工具和基于过程论的测量工具。现在较为常用的是:基于结果论的测量工具——心理弹性量表,该量表由护理学家Wagnild等于1993年研究编制,适用于成年人群体,可以测量个人能力和对自我及生活的接纳两个指标,包括25个条目,5个维度,分别是坚持性、自信心、有意义的生活体验、自在感及镇定性。

2创伤住院患者的心理弹性现状

创伤多为突发性事件,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患者常需面对多次的手术治疗、高昂的治疗费用、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以及后续预后效果的影响,此时患者的心理弹性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保护患者更好地应对创伤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层面的不良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创伤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患者创伤预后情况呈正相关,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情况越好,心理弹性水平越低的患者其预后情况往往较差[3]。有研究指出,当心理弹性作为单一变量研究时,男性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女性,社会支持度高的人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社会支持度低的人,非贫困地区的人心理弹性水平高于贫困地区的人。当探究心理弹性的保护因素时,可以发现积极的心理品质、内省的认知方式和理性有效的应对方式是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虽有以上针对心理弹性的研究,但目前对于创伤患者的心理弹性研究较少,仅研究发现青壮年骨折病人的心理弹性水平较低,一些描述人格特质及心理特质的指标仅对患者的心理弹性具有预测作用[4]

3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陈彩虹等[5]通过心理弹性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探讨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关系,发现骨科创伤住院患者自我效能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金明霞等[6]通过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探讨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的关系,发现创伤性骨折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既存在直接接影响也存在间接影响,自我效能对心理弹性存在直接相关关系,且两者与心理弹性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廖建梅等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研究创伤住院患者应对方式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对患者的心理有积极促进作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对患者有阻碍作用,且创伤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较差,存在许多心理健康问题。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分别与创伤患者的心理弹性有相关关系,但关于三者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若进行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并进行阐述有利于临床护理更好的对创伤患者进行帮助,从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4小结

心理弹性逐渐成为创伤患者除疾病护理外的重点内容,由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常常会影响患者疾病的结局,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多加注意。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除年龄、性别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外,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弹性产生巨大影响。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对于创伤患者的心理影响现只有较少研究,但探究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对创伤住院患者心理弹性影响的研究几乎没有,两者分别作用于创伤患者心理弹性的研究已经有迹可循,证明心理护理对于创伤患者的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综上所述,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已不再是简单抽象的心理学名词,它们正逐渐走入到临床工作中,为临床护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帮助,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提供更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音.美军心理弹性与风险评估研究及启示[J].武警医学,2019, 30(3):185-188.

[2]翟婷婷.心理弹性、情绪状态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变化的影响[J].山东大学,2017.

[3]鲁海蜃,黄洪波,樊谨,等.心理韧性及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10(10): 65-69.

[4]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2012.

[5]陈彩红,宁琼,郑真,等.骨科创伤住院患者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相关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8, 34(15):2078-2080,2085.

[6]金明霞,侯晓莉,刘晓霞,等.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弹性影响的路径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9(12): 21-2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