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样本收录时间区间为2021.7——2023.7,均为头痛患者,统计样本量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就不同组别实施差异性治疗方案,展开对比分析。组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组间纳入相当(n=35);对照组纳入男患、女患各18例、17例;年龄阈值20-78岁,求取平均值(49.52±9.13)岁;观察组纳入男患、女患各19例、16例;年龄阈值20-80岁,求取平均值(50.34±9.75)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睡前口服氟桂利嗪(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包装规格:5mg*20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03)治疗,5mg/次,1次/d,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开展中医辨证施治,针对前额部疼痛患者,给予其加味四物汤(当归、生地、白芷、全蝎、菊花各10g,川芎、蔓荆子、白芥子各15g,白芍30g,黄芩、甘草各5g)治疗。针对两侧额颞部疼痛患者,给予其小柴胡汤(白芍30g,柴胡、川芎、白术、当归、蜂房各10g,姜半夏15g,茯苓18g,薄荷、甘草各5g)治疗。针对巅顶部疼痛患者,给予其吴茱萸汤(细辛3g,甘草5g,红枣、党参、藁本各15g,吴茱萸、姜半夏、竹茹、生姜各10g)治疗。针对后脑部疼痛患者,给予其大补元煎加减(磁石、仙鹤草各30g,党参、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各15g,当归、川芎、杜仲各10g,细辛3g,甘草5g,)治疗。针对左侧头痛患者,给予其丹栀逍遥散加减(蔓荆子、当归、赤芍、丹皮各15g,柴胡、栀子、生地、川芎各10g,僵蚕、蜂房、甘草各5g)治疗。针对偏右侧头痛患者,给予其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姜半夏、茯苓、白术、羌活各15g,天麻、枳壳、竹茹、陈皮、川芎各10g,防风、僵蚕、甘草各5g)治疗。上述方剂均加水600 mL煎取200mL,复煎。每次200mL,温服,日两次。
1.3观察指标
患者头痛及眩晕等症状完全消失,生活回归正常,定义为显效;患者症状得以改善,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定义为有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采用心率变异频谱,分析并判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调研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借助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值(x̄±s)标准差的格式表示,组间检验采用t值;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的格式描述,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评价两组疗效差异,观察组评价值97.14%高于对照组评价值80.00%,P<0.05。详见表1
表 1两组疗效对比(n,%)
2.2比较两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自主神经功能测定结果显示低频、中频、高频测定参数均以观察组更高,P<0.05。详见表2
表 2两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比(x̄±s)
2.3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对照组统计值8.57%、5.71%差异较小,组间治疗安全性相当,P>0.05。详见表3
表 3两组治疗安全性对比(n,%)
3、讨论
氟桂利嗪应用于偏头痛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能够有效抑制过量钙离子内流,从而达到缓解患者血管收缩状态、改善其脑部缺血缺氧症状的目的,最终通过减轻血管波动和扩张,来缓解患者头痛症状[3]。中医认为头痛与气血、经络等相关,根据中医理论,头痛通常是由于气血不畅、经络阻塞或失调引起的,中医认为气血是身体的重要营养物质,如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头部供血不足或气机瘀滞,从而引发头痛。中医治疗头痛注重辨证施治,在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舌诊、脉诊等基础上确定病因,并针对不同的辩证类型进行治疗[4]。前额部疼痛属阳明经,中医认为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治疗原则以养血祛风、清火涤痰为主,因此,给予患者加味四物汤治疗;两侧额颞部疼痛属少阳经,治疗原则以养肝清胆,和解少阳为主,因此,给予患者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巅顶部疼痛属厥阴经,治疗原则以温中补虚,祛浊化痰为主,因此,给予患者吴茱萸汤加减治疗[5];后脑部疼痛属少阴经,中医认为脑为髓海,下根于肾,治疗原则以补肾充髓为主,因此,给予患者大补元煎加减治疗;左侧头痛属肝,治疗原则以养肝清火为主,因此,给予患者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偏右侧头痛属脾,治疗原则以健脾化痰,祛风止痛为主,因此,给予患者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6]。
本次研究各项数据比较结果显示,评价两组疗效差异,观察组评价值97.14%高于对照组评价值80.00%,P<0.05。自主神经功能测定结果显示低频、中频、高频测定参数均以观察组更高,P<0.05。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对照组统计值8.57%、5.71%差异较小,组间治疗安全性相当,P>0.05。
综上所述,头痛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施治,对于促进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提升其治疗有效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的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谢辉,田源,张毅等.颈源性头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04):694-696.
[2]林鑫阳,李长辉.颈源性头痛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智慧健康,2022,8(07):7-9.
[3]李胤.慢性紧张型头痛伴抑郁症的中医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0):25-27.
[4]祝圆圆,喻坚柏.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治疗血管性头痛用药规律[J].山西中医,2021,37(0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