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护理在恶性肿瘤终末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申一婷 黄茜 菜敏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申一婷 黄茜 菜敏佳,. 安宁护理在恶性肿瘤终末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J]. 肿瘤研究,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82.
摘要: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模式在恶性肿瘤终末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终末期疾病患者实施安宁疗护护理模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安宁疗护,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终末期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心理社会支持、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症状管理。对比二组,干预前后焦虑症和抑郁症情绪发展与生命质量。结果:在干预后,前二组的抑郁症自考核评价表(SDS)得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情绪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值均P<0.05。结论:安宁疗护可缓解恶性肿瘤终末期疾病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关键词: 安宁疗护;恶性肿瘤终末期疾病患者;心理支持;疼痛控制;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4.157082
基金资助:

 第1章  引言

恶性肿瘤终末期疾病患者生命即将走到终点并且深受癌痛的煎熬,癌痛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烦闷、睡眠障碍等问题,这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在这种情况下,安宁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安宁护理作为一种人性化、全面的护理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还包括个性化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支持、康复训练、症状管理、社会和灵性方面的关怀,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照护安宁护理。此理念起源于英国的临终关怀护理,是对待死病人进行医疗关怀措施的总称,安宁护理不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为目标,而是在于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运用个性化的全面的护理,让患者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够安宁、有尊严的离开人世。并且在最后的日子里最大程度帮助患者减轻痛苦[2]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入院的80例恶性肿瘤终末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安宁疗护对恶性肿瘤终末期疾病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

第2章  文献综述

安宁疗护也被称为临终关怀,其主要目的为满足临终阶段患者及家属需求,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我国长期以来并未将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区分开来实施,现响应公众的号召,通过专家的讨论已经达成共识,统一采用安宁疗护。安宁疗护主要是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症状[3];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注重患者生活照顾,提高患者生活品质,使其在生命末期得到关爱和尊重;针对患者各类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恶心等,提供有效的管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安宁护理的理念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4]。大量研究表明,安宁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末期疾病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质量,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在我国,安宁护理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研究指出,对老年肿瘤疾病终末期患者采取安宁疗护有助于减少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能力。还有研究指出,安宁护理干预能减轻终末期癌痛程度,提升身体活力,提高生活质量[5]。常规护理方法形式较为单一,虽能帮助患者减轻一定的痛苦,但缺乏针对性及实际性,改善效果不够理想。安宁疗护则是采取专业医疗团队制定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计划,能有效改善护理效果[6],配合期末关怀、安慰、安抚,帮助患者坦然面对自身疾病,此外,死亡教育能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感,从而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积极面对生活。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3.1  对象

研究对象为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疾病终末期患者。(1)年龄40-75岁,诊断为恶性肿瘤终末期,(2)患者、家属同意参与安宁疗护。(3)预计存活期 <6 个月;排除标准:(1)意识不清、无法沟通的患者;(2)依从性较差患者。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 18例;年龄 40-75岁,均值(56.5±7.2)岁;疾病病种:肺癌患者 10 例,乳腺癌12例,前列腺癌18例。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25 例;年龄35-74 岁,均值(58.9±8.2)岁;疾病病种:肺癌患者 10 例,膀胱癌16 例,前列腺癌患者14 例。

3.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测、生活照顾、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等。但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干预强度低于实验组。

实验组:实施了安宁疗法。(1)定制个性化的照顾策略:由跨学科的多科室医疗队伍组成,其中包含止痛专家、主管护士及专门负责病人护理的人员。他们会通过会议的形式来协作与配合,依据病人的生命周期设定护理方式。同时,会对患者的痛苦程度、精神状态以及饮食状况作出评价,理解他们的生死观念,然后参考相关的医学研究成果,基于病患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合适的护理措施。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临终者房间有足够的通风,定时用紫外线光进行杀菌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会在病床旁边放置一些如相片、图画、奖励证书或者勋章等物件,尽力使临终者感到温馨和被爱护。协助他们做身体的清理工作,以便提升其舒适感。一旦发现他们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任何不适反应,都会立即采取行动予以缓解等等;此外,医护人员还会采用发传单和录像教学等方式,向癌症家庭提供关于如何防止褥疮、保持口腔卫生、进食技巧等方面知识的辅导,并且提醒家人参与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去,增加他们的陪伴时间,以此减少他们的孤寂感受。(2)疼痛控制:按照病人的体重来确定需要注射入血管还是肌肉内的药物数量,遵循医生的三阶段用药准则。教导患者及其亲属掌握自我控制镇痛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点。如果疼痛评级达到六分以上,就应立刻告知医生并调整治疗方案;为了分散病人的疼痛感觉,护士们会选择在白天的特定时段里放映他们喜欢的音乐;此外,晚上应增加巡查次数[7]。(3)心理支持:对于病人来说,他们的内心恐惧可能会导致他们陷入忧虑、沮丧或孤单的状态,因此,我们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支持。通过全面地观察病人的心理状况,我们可以制定出合适的护理方案来解决他们的困扰。我们会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会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首先要向家人询问关于病人的个性习惯,然后跟病人交流,准备好书写工具方便他们记录下自己的需求,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以此缓解他们的压力。一旦病人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我们就应该详细解释诊断结果及护理措施,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紧张感,使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为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将更加关注病人的陪伴和心理辅导工作。如果疾病的进展超出了我们的掌控范围,那么病人的心情将会从担忧转变为愤怒和失望[8]。此时,我们应当主动与家庭成员沟通,告诉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同时也听取病人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情感波动。我们会尊重病人的选择,尽力帮他们获得社会的支持。由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病人的心灵创伤,所以有可能变成他们在做决定时的指导者,也可能是他们的代表人物。护理人员需要全过程关注病人的健康情况,并迅速报告他们的生理及精神状态的变化。他们在这三个角色——医护人员、病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重要工作配合与交流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辅助和调配功能。此外,我们还应该向家人提供关爱、鼓励和安慰,解释晚期癌症患者的濒死迹象和症状,以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宽慰。(4)恢复锻炼:应依据病人的身体健康程度来指导他们做适量的活动和康复练习,以此提升他们的体能和抵抗疾病的潜力,从而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5)症状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恶心等,提高患者舒适度。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9]

3.3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取SPSS 22.0软件对晚期癌症患者的观测指标进行了统计处理,并将结果用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来呈现,对于不同群体的对比则使用t检验方法。此外,我们也通过X2检验方式展示了计数的频率或者比例的数据,并设定P<0.05作为区分是否有显著性的依据。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患者以及家属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比较

安宁疗护实施后使得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家属在面对亲人离世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减轻悲痛情绪SAS、SDS评分均比实施前下降, P < 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1

表1-1  晚期肿瘤患者组间 SAS、SDS、评分改善情况对比(x̄±s,分)

1.png4.2  实施安宁疗护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疼痛、营养情况比较

NRS分值则低于对照组,说明安宁疗护使患者营养情况得到改善。可以从MNA、Barthel 分值的高于对照组看出,通过合理使用专门的药物镇痛和非药物手段,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受,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舒适和安宁。

表1-2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疼痛、营养对比(x̄±s,分)

2.png4.3  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安宁护理干预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心理支持、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了关爱和尊重。让他们更有尊严地面对生命的终结[10]这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表1-3 患者生活质量对比(x̄±s,分)

3.png4.4  患者或者家属满意度情况比较

通过发放问卷形式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或家属(患者不能表达的家属代替)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发现(表1-3)实施安宁疗护后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身体舒适性提高,并且(表1-1 ),还及时予以心理安抚、疏导正确的死亡教育、社会家庭支持,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表1-4 实施安宁疗护前后患者满意度对比[n(%)]

4.png讨论

5.1  安宁疗护减轻了癌症患者负面情绪

癌症晚期病人由于随时面临死亡,病人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情绪,而不良情绪会加重病人躯体症状,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根据病人的需求和舒适度来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是安宁疗护的核心原则[11]

安宁疗护旨在营造一种温馨的环境,使得患者能够在一个平静的状态下离开这个世界,同时也能给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带来最大的安慰和支持。这完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与人类道德观念相符[12]

5.2  安宁疗护让患者感受到舒适和安宁

安宁疗护有助于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舒适和安宁。对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程度的影响癌末病人的常见问题就是疼痛,它通常会贯穿他们的整个人生阶段并极大地干扰他们生活品质的提升。除了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三个层次的镇痛策略之外,我们还强调了结合中医治疗方式、音乐疗愈、心理支持及观看影片等多元化手段来全面介入[13]

此外,我们在照顾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到如何有效地减轻病人疼痛的问题,我们会根据需要不断地优化我们的镇痛计划,力求用最合适的方法缓解他们的疼痛感,让濒死者感受到没有痛苦的存在[14]。同时,生活精细化、个性化管理,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和饮食计划,例如帮助呼吸困难者进行呼吸排痰训练[15],吞咽功能障碍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若遇到肠胃不适者,选择适合患者喂养或营养支持方式,帮助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5.3  安宁疗护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由于晚期肿瘤患者的身心承受巨大压力,使他们的生活品质相对较差[16]。安宁疗护通过症状管理、心理疏导、死亡教育等方式让病人能正确面对死亡,提高病人躯体舒适性,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同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死亡,让他们能够以冷静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最后阶段,从而减轻他们的身心压力,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17]

5.4  安宁疗护提高了临终患者家属满意率

安宁疗护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使得患者感受到痛苦减少,且护理过程中尊重患者意愿,给予患者自尊,患者高度认可该护理方案[18]。而家属以患者为中心,患者感觉良好,家属满意度随之提高。

安宁疗护实施充分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并做好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使得家属了解临终患者病情,更好地配合[19]。此外,还应做好家属死亡教育工作,帮助其接受现实,减轻痛苦。

5.5  安宁疗护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5.5.1缓解医疗资源压力

安宁疗护通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照顾和支持,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工作负担,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5.5.2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安宁疗护关注患者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20]

5.5.3促进跨学科合作

安宁疗护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支持,在研究推进安宁疗护工作发展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医学领域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21]

5.5.4引导社会关注

安宁疗护提倡关爱生命、尊重死亡的态度,有助于引导社会对死亡和濒临死亡的关注和理解[22]

第6章  结论

安宁疗护有助于控制病人症状,及时通过为病人提供倾听,陪伴及舒适照顾,使病人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我们需要重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并提升他们的护理水平和生活品质,这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同样地,我们也应该为他们的家人提供支持,以减少他们的精神负担和焦虑感,从而改善他们的心情。通过对家人的引导,不仅能使病人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也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存质量[23-27]

尽管中国的安宁疗护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可以继续努力,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培训更多的人才,开展死亡教育等工作[28]。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道路来推动安宁疗护工作的进步,进而保障人们的健康与尊严。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临终时感受到舒适和平静,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29]

参考文献

 [1] 张士杰.《安宁护理认知现状与实践探讨 》.[J].智慧健康,2022,22(10):141-142.

[2] 杨雪敏,吕菲,樊海娃等.《安宁疗护对老年非肿瘤疾病终末期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3,58(13):1541-1544.

[3] 张玉玲.《疼痛护理+临终关怀对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J] 来源:东方药膳,2022,27(3):11-14.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老龄函〔2023〕128.号.[EB/OL].(2023-07-12)[2023-10-13] .http://www.nhc.gov.cn/lljks/tggg/202307/df326ed6049249c7bf823df1395c9b4f.s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EB/OL][2022-03-19].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2011/20201100030574.shtml

[6] 陆宇晗.我国安宁疗护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6):659-664.

[7] WATSON M,CAMPBELL R,VALLATH N,etal.Oxford hand-book of palliative care[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9:63-618.

[8] 李呈,孟爱凤,智晓旭,程芳,等.晚期癌症病人安宁疗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9;33(5):791-795.

[9] 杨婷,陈家增,何路生等.养老机构安宁疗护实践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2023.37(7):1204-1207.

[10] 于淼,胡佳惠,孙淑清.我国安宁疗护的护理管理模式及展望[J].全科护理,2021,19(12):1609-1611.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 (15 ):1-6.

[11] 李颖,孙晓薏,张丽君等.舒缓疗护病房30例癌症临终患者安宁护理[J].上海医药 ,2013,(20):30-31,32.

[12] 田娟.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安宁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 ,2017,30(3):236-237.

[13] 丁源,房源,沙蓓等.晚期肿瘤患者安宁护理实施对策研究 [J]. 饮食保健 ,2018,5(8):126-127.

[14] 秦菱.安宁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探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17(5):87-88.

[15] 刘爱萍. 安宁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37(20):2816-2819.

[16] 张海英,李志琼.癌症晚期的安宁疗护[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19.19(72):161.

[17] 张士杰.安宁护理认知现状与实践探讨[J].智慧健康.2019.5(2)65-66.

[18] 王庆玲.安宁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临终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8):558-561.

[19] 李平.安宁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3):404-406.

[20] 阚亦菲,安宁疗护对晚期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1.19(4):496-499

[21] 贾爱群,曹明英,徐丹娟,芮蒙杰.疼痛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25(04):457-460.

[22] 韩洁.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护理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23(06):171-172.

[23] 葛春花.临终癌症患者家属的多元化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0):62-63.

[24] 袁长蓉.对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发展趋势的思考[J].上海护理 ,2017,17(05):5-8.

[25] 路燕,张园园.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安宁护理接受度调查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3):212-214.

[26] 姚梅梅,王君妹, 盖红梅, 张韬,冯伟.晚期肿瘤患者开展舒缓疗护的护理现状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9,12(15):78-80.

[27] 陈怡杨,杜若飞,卢红梅,等.安宁疗护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12):26-29.

[28] 耿刚,贾立群,贾英杰,等,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7):321-323.

[29] 王超,曹人郦,顾艳丽,等.癌痛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中医外治法评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5(11):48-53.

作者简介;申一婷,1994.4,女,汉族,单位: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籍贯:山西省太原市,学历:本科,职称:护师,职务:护士,研究方向:安宁护理。

黄茜, 单位: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省级:上海市金山区。

菜敏佳 ,单位: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省级:上海市金山区。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