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是一个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思政教育更是党校各项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政教育主要就是指以社会群体来通过其自身的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政治观点以及优秀的道德规范,进而对成员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正向影响,促进其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开展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相关的实践活动。而在党校开展思政教育,不仅能够保证思政教育的普遍性,还能够确保党校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在突出思政教育群众性的同时,更要将党校教育的先进性进行全面突出。基于此,目前就党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通过此种抛砖引玉的方式,为党校的思政教育创新与完善提供一定的支持。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
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到一个知识文化发展飞速的时代中,不论是从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心理还是方式,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此,传统的党校思政教育具体的教学方式不能与当前的社会需求相适应,进而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与改革,要基于事实、通过因势利导的方式,基于目前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所呈现出的多元化的特征,进一步创新与改革思政教育的具体教学方式[1]。一方面,在对学员心理特征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所开展的思政学习活动要强调通俗随和与庄重严肃的有效的结合,避免学员的学习出现一定程度的反感与抵制,进而对于党校的集体性学习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削弱教育的向心力与亲和力。另一方面,思政教育的教育方式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例如,在学习中创设相关的主题活动、趣味知识竞赛等,以此来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的学习活动,最大化的让学员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与形式来进一步了解我国党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在交流互动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在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向着创新性的学习与提升方向发展。
二、营造创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在党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实施中,其顺利的开展与相关的环境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思政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对于我国后期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在整题社会的系统当中,政治、思想以及经济的发展有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作用,如果在党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重视环境的创设,则会导致这一工作的实施便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进而指导导致党校的后期发展会造受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党校在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改革进程中,要在学校的环境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首先要召开一个全学员、全教员的思政教育动员大会,以此保证其对于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进而能够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以身作则,以此有效助力思政教育工作能够顺利的实施;其次就是党校要按照计划定期的开展各种有针对的研讨会及检查会等,在促进学院进行学习的同时为其营造出一个思政教育工作实施的氛围,防止形式主义的产生,保证任何人均能将自身的想法大胆的表达出来,通过相互的交流与讨论进一步提升其自身的认知,保证党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顺畅高效。
三、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育内容
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党校要进一步加快思政教育内容的改革与创新,首先要广泛运用多种可行的思政教育内容,全面追求务实精神,以此保障思政教育的内容能够与实际生活更加贴合,进而全面的提升教育成效。在此过程中要讲究实事求是,党校的教育内容不能缺乏相应的理论教导,最大程度的保证思政教育工作要实施保持一个强大的影响力,否则会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发生。另外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人才的培养与建设,进而全面打造出一个积极发展、与当代社会主义人才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教育工作[3]。基于此,在创新党校思政教育各项工作的时候,要对教育的实质效果进行全面的提升,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能够与文化素质的教育进行充分的联系,进而将党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例如,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党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要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紧密的融合,重视网络环境之下教育对象的特征,进一步强化教育正确引导作用,提升学员能够自主的选择思政教育环境的思想意识。随着我国高科技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以此也为党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育方式,因此要求党校要仅仅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于自身的思政教育内容要及时的更新与完善,将互联网信息平台所具备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出来,为网络环境之下的党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强大的助力,推动其发展更加先进与完善。
结束语:总之,在目前的新形势背景下,党校的思政教育要进行持续性的创新与完善,不仅要对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形式、教育的手段进行完善,还要对其相关的教育方法与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以此来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以此才能让党校的思政教育在现阶段保持旺盛的活力,将自身所肩负的使命与职责真正的承担起来。近年我国党校不论从遵循规律方面,还是与实际的联系方面,或者是从服务方面,切实有效的提升党校思政教育整体的思政素质水平,并且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培训学习班组,对学员的素养培训进行了不断的深化,同时还创新了思政教育的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党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最终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雷友华.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No.321(08):99-100.
[2] 赵军.和谐社会视角下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创新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4):32-33.
[3] 李历群.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3,No.140(12):65.
作者简介:
姓名 姜立莉,出生年月 1990年1月,性别 女,民族 汉族,籍贯 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历 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 绥化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