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不仅仅是考试学科,还是一门传递文化的学科。它是中国学生习字的途径,学会如何说话的工具,更是华夏人民发展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古诗词曲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承载体之一,其语言具有很强的凝炼性、简洁性,同时又具备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悟诗词内涵
诗人是去深入了解诗词的媒介,通过了解诗人,了解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的感受诗词所表达的内涵以及它的魅力。而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诗词都是较为简单,较好理解的作品,在小学生学习诗词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首先提升学生对于诗词的兴趣,让他们知道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们是如何描绘山川河流,是如何抒发自己感情的。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重要支撑。当今国际社会国家的竞争与崛起也就意味着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与崛起,中国是四大古国中文化从未中断的国家,这一点就值得所有的中国人骄傲和自豪。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充满认同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诗人的生平为出发点,在学生建立对诗人的初步了解之后,再去了解诗词的内容。李白的《静夜思》为例,这首古诗不可否认是一首思乡诗,至于李白为什么会写出思乡的古诗,也应该是学习古诗词应该了解的问题。《静夜思》写于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旅居扬州时期,他身在异乡之时的一个夜晚,望着寂静墨蓝夜空中的一轮皓月产生了思念家乡的真情实感。此诗歌语言朴素清新,但意味又含蓄深远,给人留下无尽的思念之感,是一首五言诗中的代表之作。通过了解完诗人诗词的创作背景,接下来再进行字词、内容、翻译与中心主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容易接受所讲授的诗词作品,也更加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诗词的印象,更好的掌握诗词的内涵与精髓。
2利用插图,体会古诗优美语境
让低年级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对他们来说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让学生进行古诗意境的体会,相对来说难度还是较大的。毕竟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高年级学生通过教材的注释就可以很快的理解教材中古诗情感和意境,但是低年级同学由于理解能力的限制,目前还是做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材中每首古诗的彩色插图,并结合着古诗来为同学们讲解,进而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古诗所描绘出的情景,从而获取对古诗的整体感知。例如,在教学《望天门山》这首诗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插图,逐渐地引导学生找到“水”和“水”上的小船,学生在仔细观察后不仅找到了插图上的景物,而且还找到了山,由此学生们就可能联想出一系列的画面,从而对于诗人当时的感受同学们就可以很容易的体会到,进而加深了同学们对此诗的印象,由此,古诗所触及情景就被同学们自然而然的感受出来了。
3指导背诵,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对于古诗来说,它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优美的韵律的特点,进而可以激发起同学们对于古诗的朗读兴趣。通过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古诗诗句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欣赏水平,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进行古诗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特别的注重学生们对古诗的朗读,并帮助同学们把古诗中每一个字的音读准确,继而做到边看、边读、边想,从而让同学们感受到古诗带给他们的美妙意境。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比喻、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最后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画面:随着湖面的伸展,荷叶与蓝天相继的融合在一起,进而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渲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并在这一片碧色的情景中,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针对如此美丽的意境,要指导学生们反复的吟诵并背诵下来,进而也让每一位同学深入到这个情境中感受西湖的美丽。
4巧用注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巧用注释引导学生认识到注释的重要性,利用注释自行阅读,在教师的帮助下拓宽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同时也掌握了古今词义的差异性,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游山西村》时,“腊酒”腊月里酿的酒,“足鸡豚”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指小猪,在诗中代指猪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注释分析古诗词,掌握古诗词的含义,并学会区分现代词语与古诗中的词语含义,认识到两者存在的异同,才能更加精准地翻译古诗词,掌握大致的含义,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又或者在学习《示儿》这一首古诗时,学生们在了解了古诗内容之后,纷纷表示并不理解古诗的具体含义以及讲述了什么事情。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注释,根据注释再次阅读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古诗所讲述的事情。注释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挖掘古诗的中心思想。在《示儿》中提到了“九州同”,九州指的是宋代的中国,“九州同”指的是宋朝统一,“王师”指的是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指的是将北方平定,“家祭”指的是祭祀家中先人,“乃翁”指的是你们的父亲,即陆游。通过联系这些注释,学生们能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陆游对于国家统一的殷切期盼以及浓厚的爱国之情,因此借助于注释,能够有效地提高古诗阅读教学的效率。
结论: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记诵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理解诗词的能力,为发扬传统文化、发展中华文明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贺文芳.古典幽香,乘风飘扬——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课堂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9):80.
[2]王婧.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研究[D].喀什大学,2020.
[3]韩俊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58-59.
[4]王昌顺.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