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极易对民众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在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着不同表现和变化,常见的情绪表现包括不安、疑病和紧张等。自我国爆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以来,社会民众均表现出了恐慌、焦虑、忧虑和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降低民众生活质量,且对民众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1]。因此,了解不同时间进程下民众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应激反应,对于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干预和应对措施,进而减轻民众的心理应激反应,极为重要[2]。本次抽取500例东莞市居民,研究其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同时间进程下的心理应激反应,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进行网络抽查,选取2020年5月-2020年6月期间东莞市居民500人为研究对象,男286人,女214人,年龄18岁-65岁,平均年龄为(35.48±3.55)岁;职业:医生44人,教师154人,工人33人,白领244人,其他25人;收入情况:年收入≤2万106人,年收入介于2万-5万128人,年收入介于6万-10万189人,年收入>10万77人;婚姻情况:已婚358人,未婚107人,丧偶/离婚35人;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2人,高中及中专124人,大专及本科297人,硕士及以上57人。
1.2方法
利用微信建立起5个微信群,每个群人数为100人,每日记录群内居民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所反映的心理应激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同时间进程下民众积极心理资本评分。
积极心理资本评分标准:参照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包括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四个维度,各个问题采用Likert七点式计分方式,从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计分1分-7分,具体来说:任意一个条目,若居民选择完全不符合,计1分,不符合计2分,部分不符合计3分,说不清楚计4分,部分符合计5分,比较符合计6分,非常符合计7分,为便于计算,各维度总分为25分,问卷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居民的积极心理资本越高[3]。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经t、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同时间进程下,与1天-10天相比,其余各时间进程下民众的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维度评分均高于1天-10天,且51天-60天与其余各组相比,民众的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进程下PPQ评分比较(x±s,分)3 讨论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仅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阻碍,还威胁着广大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加上疫情爆发之后,各行业纷纷停工、停学、停产,民众所处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等均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其心理应激反应较为强烈,甚至产生了心理应激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1天-10天相比,其余各时间进程下民众的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维度评分均高于1天-10天,且51天-60天与其余各组相比,民众各项PPQ评分均更高。提示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同时间进程的变化,民众的心理资本和创伤后心理障碍等均在不断发生变化,可将民众对于疫情不同时间段的心理应激反应分为四个不同时期,即恐慌期、防御期、适应期和恢复期,在各个时期对民众采取一定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民众的心理应激障碍。具体干预措施包括:(1)多手段、多途径丰富民众的健康教育,培养民众正确的自我认知,促使民众体验成功、积极反馈等;(2)结合当前疫情,制定出心理资本提升训练技术(PCI模式),消除民众负性情绪;(3)给予民众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指导民众通过看视频、听舒缓轻音乐等转移注意力,并配合正念减压训练,减轻心理应激障碍。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干预措施,达到减轻民众心理压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时间进程的发展,民众心理应激反应逐渐减轻,配合一定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民众心理应激障碍。
【参考文献】
[1]郭磊,徐飘燃,姚菲,张菲倚,齐乐,杨发辉. 重大疫情下我国公众急性应激障碍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2(05):21-30.
[2]黄雪花,肖青青,喻红,刘娅,黄霞,王雪. 新冠肺炎疫情下网络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在一线医护人员中的建构[J]. 四川精神卫生,2020,33(02):111-114+120.
[3]苏斌原,叶苑秀,张卫,林玛. 新冠肺炎疫情不同时间进程下民众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7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