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李想 岳晓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想 岳晓琪,. 预见性护理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 神经科学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778.
摘要:
目的 讨论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的干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22.1-2023.1我院接收40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研究,选取其中的20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并将其纳入对照组,将剩余的20例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并将其纳入研究组。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命特征情况、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水平、心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后,躯体功能评分和心理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对于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特征指数,有效的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患者顺利恢复。
关键词: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预见性护理
DOI:10.12721/ccn.2025.157778
基金资助: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其是重症患者治疗的主要场所。ICU患者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需要24h持续监测其生命体征,及时为患者实施救护干预,以此对其死亡率进行控制[1]。ICU 重症患者的护理难度较大,常规护理的应用,虽然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缺乏预见性,难以对并发症等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疗效,早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2]。本文分析了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的干预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1-2023.1我院接收40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研究。两组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在一般资料上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20,例)

截图1741937222.png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神经内科重症患者;(2)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3)临床资料无缺失的病例。

排除标准:(1)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2)其他器官或系统严重障碍;(3)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4)合并精神分裂和老年痴呆;(5)患者中途死亡。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组后接受常规护理,(1)晨晚问护理。护理员要帮卧床病人洗漱,擦身更换衣物,大小便处理。(2)饮食护理满足病人营养的需求,如协助进食,打鼻屎。(3)及时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包括主要症状、皮肤等情况、各种管道治疗情况。(4)遵医嘱协助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导尿量观察,协助做各种标本采集及相应检查,遵医嘱给药。(5)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保持呼吸道畅通。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做好呼吸咳嗽训练。

研究组入组后进行预见性护理,(1)护林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皮肤情况,护理人员之间做好24小时轮班制照顾,在交班时,应认真观察患者的皮肤状态,随后进行真实记录。(2)定时协助患者进行体位的改变,将床单上的相关碎屑及时清除,确保皮肤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合理进行管道的固定,并进行标识,避免出现意外脱管。(3)积极预防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每天要对患者的甲床、颜面口唇进行仔细观察,若患者存在窒息,则会出现口唇颜色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也要时刻注意患者有无呕血、痰液等问题的出现。(4)预防患者出现肺炎,对于一些咳嗽无力、体力较差的患者,出现肺炎的概率较大,应积极协助患者翻身,并给予其叩背干预,嘱咐护理人员并拢五指,手指向内弯曲,处于半握拳的状态,通过手腕力量从外向、从上而下,有节律的实施背部叩击干预,尽量避开患者的脊柱,合理控制叩击的力度,每次时间3~5min左右,如有必要,可实施吸痰干预。(5)对于情绪不佳容易出现坠床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24h进行看护。一些使用约束带的患者,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相应的保养,若患者不配合护理人员工作,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进行劝解。(6)对于长期躺在床上无法进行四肢活动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身体的按摩。

1.3 观察指标

(1)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命特征情况进行比较。生命体征:包括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正常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不超过120mmHg,舒张压不超过80mmHg。心率正常情况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

(2)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并进行评分,其内容包括了11项评估项目,各个项目计分以3个到5个等级,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严重[3]

(3)将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每项0 -100分,分数越高,即代表生活质量越好[4]

(4)将两组患者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度进行比较。满意度评价:选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评分(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该评分表共含有19个项目,每项分值在1-5分,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5]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x̄±s可以用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联合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将其表示出来并使用χ2 检验,统计学有意义则需要P<0.05,表示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命特征情况对比

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水平、心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命特征情况对比(n=20)

截图1741937238.png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对比(n=20,分)

截图1741937247.png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后,躯体功能评分和心理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n=20,分)

截图1741937260.png

2.4 两组患者家属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度对比

患者家属对于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对不同急救方式的满意度对比(n=20,例)

截图1741937267.png

3 讨论

ICU,即重症监护室,是一个将危重症患者集中护理、治疗的诊疗室。该诊疗室里通常配备有完善的诊疗仪器,并设有中心护理站,可以全天候护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最佳的救治[6]。一般来说,ICU可以收治各个科室的危重病人。神经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在于,除严重脑损伤外,往往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脑损伤与周围器官损伤之间存在重要的相互作用[7]。除了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外,护理也非常重要。

有研究表明预见性护理中护理人员能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对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风险进行及时处理,避免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危险[8-9]。本研究分析了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的干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水平、心率均有明显的下降,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这是由于预见性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会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护理计划。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生命体征。另一结果表明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11]。这是由于护理人员能够提前对疾病的发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一些潜在的危险进行了评估,对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均起到良好改善作用[12]。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由此可以看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的干预,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神经缺损,提高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意识,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应该积极运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尉晓琳,王丽红.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4):62-64.

[2] 黄佩纯.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9):132-134,168.

[3] 刘艳,包茜,张燕丹.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策略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4):84-86.

[4] 林玲,李静菡,甘香.预见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3,44(7):1957-1960.

[5] 李梦,邹琦,吴亚,等. SBAR沟通模式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5):37-40.

[6] 谢昕,完瑞玲.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情况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2):174-177.

[7] 占影芳,占珊芳.心脏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3):178-180,189.

[8] 郭彦军,王海播.集束化预见性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3):1911-1915.

[9] 高敏,王青芬,李飞,等.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预见性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3):65-68.

[10] 曾庆妮,麦艳君,陈艳芳,等.预见性护理在重症肝炎患者夜间低血糖中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3,44(6):1612-1615.

[11] 肖秀秀,邢丰娟,谢世楠.预见性护理模式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救护效果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3,40(3):227-231.

[12] 刘婉,李向丽.预见性护理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J].临床研究,2023,31(6):146-14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