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的大样本研究
彭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彭慧,. 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的大样本研究[J]. 心理学研究,2022.9. DOI:10.12721/ccn.2022.157107.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CD-RISC心理弹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人员心理弹性均分(66.41±12.67)处于较低水平,且心理弹性低分组护理人员得分显著低于高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及是否参加2003年非典相关工作的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影响其身心健康。
关键词: 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
DOI:10.12721/ccn.2022.157107
基金资助:

急诊科作为综合医院的重要医疗部门,以收治病情急、重的患者为主,医务人员容易遭受来自患者或家属的暴力伤害,包括心理暴力和身体暴力。研究发现急诊护士遭受暴力伤害的频率是其他医务人员的4倍[1],导致出现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症状[2]。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即面对困难经历时的反弹能力。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良好的心理弹性能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往往承担了本行政区域最主要的急诊护理工作,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的方式对四川、重庆、广东等地的多家综合三甲医院的1440名急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26份,有效率99.02%。纳入标准:(1)该医院正式医生、护士及医技岗位人员(2)明确研究目的,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不能理解并配合调查者;(2)医院后勤工作人员。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调查问卷主要由一般资料和心理弹性测评量表组成。(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是否参加非典救治等。(2)心理弹性的测评:采用由Conner和Davidson于2003年研发的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onne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进行测评。中文版由于肖楠及张建新修订,共有25个条目,包括坚韧、自强和乐观三个维度。中文版Cronbach's α系数0.91,得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1.2.2调查方法将问卷内容录入APP问卷星,把生成的二维码、调查目的、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发送至医院工作群(微信或者QQ)。问卷回收后依次进行检查,对填写的内容前后出现明显矛盾的问卷视为无效,予以剔除。

1.2.3统计学方法将数据从问卷星导出后,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Logstic回归分析;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水平本组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总分(66.41±12.67),坚韧维度得分(35.39±6.86),自强维度(20.55±4.40),乐观(10.47±2.60)。将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总分高低进行排序,依据27%划界原则,划分为心理弹性低分组和高分组,低分组心理弹性水平(61.23±6.84)显著低于高分组(72.01±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076,p<0.001)。

2.2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得分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的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46岁及以上、高级职称、工作16年以上的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水平更高。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得分image.png2.3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与人口社会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及其3个维度与性别、是否参与2003年非典相关医疗工作呈负相关,与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呈正相关(P<0.001)。见表2。

表2  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与人口社会学因素的相关分析image.png注:**P<0.01,*P<0.05

2.4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心理弹性总分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及是否参加2003年非典相关诊疗工作作为自变量,将无序分类变量设置为哑变量进行Logsitc回归分析,最终性别和工作年限进入回归方程,男性、工作年限越长的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水平更高。见表3。

表3    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水平的Llogistic回归分析

image.png

3讨论

3.1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偏低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总分(66.41±12.67),高于国内常模(65.4±13.7,t=3.025,p=0.003),但低于英国学者Nicola等人关于1651名护理人员心理弹性的研究结果(65.01±12.3)。由于服务对象、工作性质、职业风险等因素的特殊性,我国护理人员承受的职业压力高于其他工种,处理各类应激事件的能力必然高于普通人群,所以与普通人群相比较,他们拥有一定水平的心理弹性,却也容易引发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障碍等心理问题,降低心理弹性水平;特别是急诊护理人员由于接诊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往往会受到来自患者、家属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夜间,由于护理人员减少、环境拥堵,护士工作量大而疏于沟通,导诊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更大,心理弹性水平更低。且本研究也证实心理弹性低分组的急诊护理人员得分显著低于高分组水平,这提示我们更加关注心理弹性水平低的急诊护理人员。我国尚未建立心理弹性干预措施,对于应急水平较低的急诊护理人员要进行培养,提升其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探索干预模式。

3.2 性别及工作年限是影响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水平的重要因素

3.2.1男性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女性这可能与国情有关,中国男人一般塑造的是坚强、勇敢、不懦弱的形象,平时不善言辞表达、性格隐忍,多采用积极的自我应对的方式,将压力内化,抗压能力强,心理素质良好,因而男性急诊护理人员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弹性水平;而女性急诊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应对疾病压力,还要充分扮演家庭角色,担心家人健康,承受的压力大于男性,加之女性更爱表达,表现出来的压力水平更高,心理弹性水平低。

3.2.2工作年限大于16年的急诊护理人员表现出更高的心理弹性水平即工作时间越短的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水平越低。这与叶斌、潘媛媛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在关于新入职护士心理弹性的研究中发现,工作时间短的临床护士心理弹性水平低,刘萍等人针对新型冠状肺炎期间大型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也发现,工作年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工作时间短的护理人员由于经验缺乏,特别是应对急、危险、重症的事件经验欠缺,加上急诊科的工作节奏快,突发状况多,业务水平与身心健康皆受到巨大挑战,易出现应对不良的状况,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进而降低其心理弹性水平。

4. 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水平的建议综上所述,综合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心理弹性水平较低,作为医院管理者,更要重视低水平心理弹性的急诊护理人员,以及女性和工作年限较短的人群。心理弹性作为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护理人员对其了解较少,医院可通过各种讲座、宣传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对其的认知,如2014年英国将心理弹性训练课程加入医学院校课程有效的提高了英国医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再者,加强对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指导其采用合理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弹性水平。有关学者认为心理弹性能有效的平衡护理人员的压力与生命健康,管理部门可从国家机构、单位及个体三个层面建立心理弹性干预模式,帮助长期处于高压情况下的急诊护理人员缓解心理压力。比如国家健康委员会科制定心理弹性干预方案,给出指导意见,各级医疗单位成立心理治疗小组,不定时为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按摩,指导其在工作之余进行心理调适;同时合理安排工作,保障休息与营养,增强防护物资,保障工作环境安全;护理人员自身要学会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身心状况,主动寻求心理疏导方法,降低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心理弹性水平。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