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可以为幼儿打开知识的大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也可以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铺路。在新时代背景下,物质上的满足已无法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对幼儿精神世界和心理的探索和引领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幼儿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安排,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教学中,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幼儿园中快乐成长。
一、优化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很多不良行为,归根结底是幼儿心理问题的体现。如果教师只是就事论事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不是从幼儿心理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那么只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因此,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幼儿的兴趣爱好、特长、课堂内外的表现及人际交往情况等各种信息,找准幼儿不良表现的成因。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施以科学有效的策略,引领幼儿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位自己、重新建立成长规则。在现代化和信息化社会里,从心理成长的角度去教育和引领幼儿,不仅能够成就幼儿个体,更重要的是能够使整个家庭、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向上、美好。
二、优化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实施差异化心理健康疏导
家庭环境会影响幼儿的成长,导致幼儿的性格之间存在差异。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适当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如“幼儿园有朋友”“关心我的好朋友”“温馨的家庭”“我长大了”“待人有礼貌”等,让幼儿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友情的珍贵、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更是阅历的提升和知识的丰富。例如,教师可以为那些害怕或者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的幼儿设计一个“我是小主人”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在活动室内设置“客厅”,主动迎接客人,并进行自我介绍、表演节目,从而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活动结束后,幼儿都期望有好朋友来自己的家中做客,因为他们学会了如何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不再像之前那样害羞。教师还可以在星期五下午放学之前开展“互相赞美”活动,幼儿相互称赞彼此的优点,以互相激励,从而形成正面情绪。
(二)开展游戏化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教学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戏,让幼儿不仅能享受游戏,还能通过游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加孩子的心理健康效果。教师在策划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喜好,还要将教学内容与儿童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时,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和小虎斑的角色,并让他们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进行表演,如果哪个小朋友没有正确运用礼貌用语,就代表该幼儿的游戏结束,剩下的幼儿继续玩。通过游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对部分自闭症儿童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家园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网络环境下,幼儿园和家庭可以建立“互联网+”交流平台,从而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了解、两协作、三引导”。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家庭教育方式,同时家长也能够了解孩子在园的课堂表现和日常活动情况。其次,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学校知识讲座等协作活动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子女。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展示教师教育风格、教学水平和能力的绝佳平台,同时也是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心理状态的有效时机,而家长学校知识讲座是提高家长育儿理论水平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幼儿园和家庭进行同步教育的方式实现家园共育。例如,有个叫汉汉的幼儿经常迟到或无人接送,上课时常常哭泣,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学习。教师根据汉汉在园内的表现,采用了家园合作教育的方式,帮助汉汉改善亲子关系。首先,教师积极与汉汉的父母沟通交流,让他们了解孩子近期在园内的表现。接着,教师引导家长处理好家庭关系,让家长用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好表率。同时,教师在班级和园内的活动中为汉汉提供很多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在活动中放松心情。最后,教师根据汉汉的进步情况,与其家长进行了一次深度谈话,让他们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汉汉从心底消除和家长之间的隔阂。
(四)尊重幼儿的自尊心
所谓自尊心,是指一个人渴望得到他人或群体的尊重,是一个人在群体中维持名誉和地位所需要的内在体验。自尊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很多家长和教师都忽略了这个问题,他们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成绩要求太严,指责太多,评价不公,甚至挖苦。有的家长经常在幼儿的同伴或陌生人面前责骂和惩罚幼儿,这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损害了幼儿的自尊心,促使幼儿养成报复、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自尊心,并以表扬、认可和鼓励的形式来培养幼儿健康的自尊心。
三、结语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不仅要注重五大领域知识的传授学习,更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有效提高幼儿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进一步发展,幼儿教师应逐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帮助幼儿形成积极情绪。另外,教师还要客观地解决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永琴.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书育人,2022(01):39-41.
[2]王明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策略[J].读写算,2022(2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