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吕工音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吕工音,. 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探讨[J]. 神经科学研究,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781.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刺激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在两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镇痛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镇痛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比较方面,观察组术后12h、术后24h以及术后48hVAS评分分别为(5.06±0.94)、(4.23±1.00)、(1.29±0.55),对照组术后12h、术后24h以及术后48hVAS评分分别为(6.09±1.11)、(5.16±1.13)、(2.45±0.69),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比较方面,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以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5.51±2.34)、(9.62±2.89)、(496.69±57.71)、(401.42±50.47),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以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8.31±3.46)、(15.29±3.11)、(437.44±49.77)、(349.57±51.82),观察组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行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中,患者的麻醉效果得到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手术安全性更高,术后生活水平有所保证,VAS评分显著降低,神经阻滞效果更好,值得参考。
关键词: 超声引导定位;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麻醉效果
DOI:10.12721/ccn.2025.157781
基金资助: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能够对患者的臂丛神经周围进行神经传导的阻滞,进而使其成为了上肢手术中较为常见的麻醉方式[1]。本研究主要以我院于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得出最终满意结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于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5岁-67岁,平均年龄(42.97±8.05)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5岁-66岁,平均年龄(43.11±8.13)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即:在手术开始前的八个小时内禁食,并且手术前两小时禁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静脉注射 2mg 咪达唑仑注射液和 5mg 地佐辛注射液[3]。随后对患者开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同时将头部偏向对侧方向[4]。并将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的高频超声探头置于患者的锁骨上方部位,等待出现的臂丛神经图像清晰度较高后,将穿刺针对准患者的前中斜角肌间隙至臂丛神经鞘内刺入,并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 20ml对患者的臂丛神经进行阻滞麻醉[5]

对照组行神经刺激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6]。即:在手术开始前的八个小时内禁食,并且手术前两小时禁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静脉注射 2mg 咪达唑仑注射液和 5mg 地佐辛注射液。随后对患者开展神经刺激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同时将头部偏向对侧方向,此时麻醉医生则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表解剖定位将穿刺针刺入患者的前中斜角肌间隙,调节神经刺激仪电流,等待患者出现异感之后,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 20ml对患者的臂丛神经进行阻滞麻醉即可[7]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VAS评分以及神经阻滞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对比

两组对比,在两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镇痛满意度为95.00%(38/40),对照组镇痛满意度为75.00%(30/40),观察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对比(n,%)

截图1741938681.png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对比,在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10/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截图1741938693.png

2.3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对比,在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比较方面,观察组术后12h、术后24h以及术后48hVAS评分分别为(5.06±0.94)、(4.23±1.00)、(1.29±0.55),对照组术后12h、术后24h以及术后48hVAS评分分别为(6.09±1.11)、(5.16±1.13)、(2.45±0.69),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对比(x̄±s,分)

截图1741938706.png

2.4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对比

两组对比,在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比较方面,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以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5.51±2.34)、(9.62±2.89)、(496.69±57.71)、(401.42±50.47),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以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8.31±3.46)、(15.29±3.11)、(437.44±49.77)、(349.57±51.82),观察组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对比(min,x̄±s)

截图1741938717.png

3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为当前临床上上肢手术最为常用的麻醉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8]。然而,神经刺激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医生的经验去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定位,进而容易导致出现失败率较高的情况,同时也容易导致患者的神经阻滞不全,继而影响患者的麻醉效果等问题,严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成功率[9]。近些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10]。由于超声能够清晰的对患者神经位置以及走向等等结构情况进行显示,因此,其也能够对进针过程以及局部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进行探查,从而避免因为穿刺不准确而导致的神经损伤情况[11]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镇痛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镇痛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比较方面,观察组术后12h、术后24h以及术后48hVAS评分分别为(5.06±0.94)、(4.23±1.00)、(1.29±0.55),对照组术后12h、术后24h以及术后48hVAS评分分别为(6.09±1.11)、(5.16±1.13)、(2.45±0.69),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比较方面,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以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5.51±2.34)、(9.62±2.89)、(496.69±57.71)、(401.42±50.47),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以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8.31±3.46)、(15.29±3.11)、(437.44±49.77)、(349.57±51.82),观察组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认为,在行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中,相较于实施神经刺激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而言,实施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显著的提升患者麻醉效果,同时患者麻醉期间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手术安全性。同时,实施该麻醉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VAS评分,患者手术期间的神经阻滞效果更好,阻滞时间持续更久。

综上所述,实施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行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中,患者的麻醉效果得到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手术安全性更高,术后生活水平有所保证,VAS评分显著降低,神经阻滞效果更好,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沈志强,濮健峰,王吴.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2022,42(12):32-34.

[2]郑海亮.不同麻醉药物浓度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12):2374-2376.

[3]卢秋霞.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2019,39(07):75-76.

[4]闫飞,高媛媛,惠勇.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的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12):1882-1883.

[5]黄敬媛,徐研.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上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4):77-79.

[6]王青云,冷义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骨折手术麻醉镇痛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4):2071-2072.

[7]吕亚娟,卫云萍.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01):54-56.

[8]周洁刚,冯新韦.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1):51-54.

[9]赵筱筠.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的临床麻醉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2):65+67.

[10]安静.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0,32(03):199-201.

[11]兰安光.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J].海峡药学,2019,31(12):138-14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