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可能会导致致命性脑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在过去,传统的开颅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导管经动脉插入到瘤体内,通过放置金属线圈或其他材料,使瘤体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低风险等优势,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介入治疗并不是完美的,患者在手术后仍需接受一定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因此,本文将探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效果,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以实现更好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本文将重点探讨介入治疗的必要性、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以及对患者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指导和支持。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这个时间段在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神经介入护理,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7.51±3.46)岁;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9.25±3.78)岁。
纳入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无明显的心肺、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意识清醒,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事项:操作标准化:对于手术操作和护理措施,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护理操作流程,确保操作和护理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生命体征监测:在手术和术后观察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
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需要对数据收集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在统计分析时,需要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避免因为统计分析方法的不当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伦理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伦理原则,确保患者的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告知手术的操作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静脉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等。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转入恢复室进行观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部位出血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患者需要进行术后护理,如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注意伤口感染等。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如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等。
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介入术前护理
①护理访视: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询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等信息,对其展开随访,以达到个性化的目的。②心理护理: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降低患者的情绪焦虑。
1.2.2介入术中护理
①心理疏导: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患者进行精神上的安慰。运用鼓励和积极的言语,进行心理辅导。②保暖护理:在手术过程中要做好保暖工作,要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还要对手术室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防止在手术中出现低体温现象。③术中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如抗凝治疗、抗痉挛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④配合医生操作:在术中,对患者的心率、呼吸、脉搏与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对手术流程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能够精确地为医生传递手术器械或用品,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效果。1.2.3介入术后护理
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手术感觉,并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状况。注意患者下肢是否出现青紫、红肿等症状,并及时指导患者进行穿刺侧肢体踝泵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叮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禁止用力排便,也不能做任何剧烈运动,如有异常情况要立即向医生汇报。
1.3观察指标
研究指标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通过患者的自述和医护人员的观察,采用5分制进行评定,分别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进行比较,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具体情况如下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大;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具体情况如下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比较表
3.讨论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低风险等优势,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和选择。然而,介入治疗并不是完美的,患者在手术后仍需接受一定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本文将探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以实现更好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可能导致致命性脑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传统的开颅手术虽然可以有效地治疗颅内动脉瘤,但其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时间长,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而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导管经动脉插入到瘤体内,通过放置金属线圈或其他材料,使瘤体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介入治疗具有微创、低风险、恢复快等优势,可以有效地治疗颅内动脉瘤,减少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介入治疗虽然创伤小、恢复快,但患者在术后仍需接受一定的护理和注意事项:①患者需要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以避免导管脱落或导致出血。②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以促进术后恢复。③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水分摄入,避免过度饮食和饮水,以避免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④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监测术后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照组实施的常规神经介入护理主要针对疾病本身的治疗,对患者的护理需求满足程度不如整体护理。因此,我院建议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该加强整体护理的实施,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效果显著,既能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又能减少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负担。然而,患者在术后仍需接受一定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因此,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指导和支持,并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远鑫.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效果[J].医学信息,2021,34(z1):194-195.
[2]刘月.探究整体护理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J].东方药膳,2022(24):178.
[3]陈薇.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护理研究[J].东方药膳,2020(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