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班级管理有两个重要的主体,其中实施管理策略和方法的主体是班主任,接受教师管理方法和策略的主体是学生,二者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当然,二者配合良好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配合教师工作的情况,所以班级管理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多方面总结实践发现学生不配合教师的工作多和沟通有显著的关系,所以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强调沟通非常必要。
一、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沟通的问题总结
(一)沟通过程中的位置问题
从实践总结来看,在目前的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沟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位置方面。所谓的位置问题,具体指的是在班级管理的沟通中,班主任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了不对等的位置上。从身份属性来看,班主任是管理者,学生是接受管理者,但是从班级管理的整体性考虑,二者的地位是对等的,因为没有学生的配合,管理者的策略和方法是无法推进实施的。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获得比较好的沟通效果,班主任需要将自己放在和学生对等的位置上。这样的沟通角色关系不会让学生产生压抑感,学生在和教师沟通的时候也会更加自然。简而言之,沟通的双方应该是地位平等的,但是目前的班主管管理工作中,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地位平衡性存在问题从而影响了沟通效果。
(二)沟通过程中的交换问题
所谓的交换问题具体指的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并没有达到信息交换的目的。班主任和学生在进行沟通的时侯要完成两个任务其一是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向学生阐述,使其能对班级管理策略有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其二是需要掌握学生的基本看法以及对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但是在实际沟通中,大部分教师只完成第一项任务,第二项任务没有完成。在没有完全了解学生想法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开展班级管理,需要基于学生的行为进行猜测,从而制定管理策略,但是猜测的内容在很多时侯并非学生真正的需求,所以管理策略与实际需要是有差异的,这种情况也影响了班级管理的具体推进,简言之,在沟通的过程中,信息交换的不对等问题对班级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沟通的策略与方法
(一)在沟通中强调地位的平等性
1.在沟通中注意讲话的语气。在教学中,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所以很多教师在沟通的过程中会不自觉使用管理者的语气和态度,这种情况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所以学生无法真心实意地和教师沟通。基于此,教师在和学生沟通时要尽可能使用平和的语气,从而消除其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2.在沟通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即在学生讲话的时候,教师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不打断,并基于鼓励,这样,学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说出更多的内容。3.在沟通中,教师要禁止命令、要求之类的语言,这是平等沟通的大忌。总之,在沟通中,教师和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减小学生心理压力,沟通的效果会更显著。
(二)在沟通中重视话题的铺垫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要重视沟通中的铺垫。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小学生在单独面对教师的时候心理上会有一种紧张感,这种紧张感会影响学生的具体表达所以在教师和学生沟通之初,学生的心理处于紧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无法获取有用信息的。所以在沟通之初,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逐渐缓和学生的心理紧张状态。再者,教师通过和学生进行日常交流,二者的关系可以迅速拉近,如此一来,学生的心理状态会更加放松。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教师自然而然进行话题的引导,学生会在此基础上与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沟通。为了实现沟通的有效,在日常的管理中,教师需要做到宽严相济。所谓的严主要指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而所谓的宽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伙伴的姿态出现,从而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这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会显著提升。当学生对教师建立足够信任的时候,二者的沟通氛围会更好,沟通效果也会更加突出。
(三)凸显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想让班级管理的内容更具针对性,教师就需要切实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与成长中的需求,充分地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就一定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交流与沟通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以此在凸显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快完成新时代所下达的班级管理发展创新的教学任务。例如,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就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谈心活动,让学生在谈心活动中通过写信的方式,将自己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自己认为班级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对班级管理的建议与看法写下来交给教师。教师认真地思考每一个学生的观点与看法后,及时地进行班级管理策略的调整。教师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让学生也间接地参与班级管理,有效地凸显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以此让班级管理更有针对性。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班主任管理工作难度系数也变得越来越大,而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必须要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且提高学生自控能力,同时也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最重要的是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只有从这几方面入手,才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且优秀的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J].甘肃教育,2020(11):39.
[2]刘香宁.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难点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