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的拓展策略研究
陆胜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陆胜利,.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的拓展策略研究[J].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357.
摘要: 劳动实践场所是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第二课堂”。当前许多中职学校乃至中小学仍普遍面临劳动教育实践的“场地之困”,本文力图从立足校园、立足共建、立足地方特色、和立足合作共享四个角度来探究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的拓展研究。
关键词: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场所
DOI:10.12721/ccn.2023.157357
基金资助:

自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后,上至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至各级政府、各类学校等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说,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与劳动技能水平。发展好劳动教育,不仅事关强国富民,是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迫切需要,还事关立德树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劳动实践场所是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第二课堂”。当前,许多中职学校乃至中小学仍普遍面临劳动教育实践的“场地之困”。一是校内劳动实践资源总体稀缺,二是校外劳动实践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三是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形式单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拓展和开发中职劳动教育场所。

一、立足校园,主动挖掘校内劳动实践场所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最主要场所,也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最便捷的地方,立足中职校园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校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拓展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开展相应的劳动教育,最便捷、也最有效。

1. 要合理利用专业实训基地。                        

中职学校依托众多各类供学生进行专业实训的基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因此,可以尝试把专业实训基地,拓展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首先摸清专业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对专业实训基地有清楚地认识,比如专业实训基地的类型、专业教师使用基地的时间、实训基地设备的维护等;其次,摸清之后,针对不同专业性质,设置不同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如机电机械、数控加工类专业实训基地适合设置为生产性劳动实践场所,养老护理、汽车修理类专业设置为服务性劳动实践场所,烹饪、餐旅类专业适合作为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场所;最后,可以聘请相应的专业实训教师作为劳动教育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相应的劳动实践场所进行劳动实践。同时,指导教师在学生劳动时适当讲解劳动实践的理论知识。

2.要充分利用教室、宿舍等场所。

教室、宿舍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地方,也是学生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利用教室、宿舍进行劳动教育实践,于学校而言是最经济的,于学生而言是可以提高其日常生活技能的。在教室及校园公共区域可以采取“分片包干”形式,开展卫生打扫劳动实践活动;在宿舍,采取卫生检查、宿舍布置评比等形式,开展内务整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甚至在食堂进行勤工助学服务,也是其中劳动教育实践的一种方式。简而言之,教师要时刻关注学校基本设施,用眼睛去发现学校内一切可以用来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场所。要充分利用教室、宿舍等场所。

二、立足共建,积极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场所

中职学校除了立足校园,主动挖掘校内劳动实践场所外,还要有与企业、社区合作开发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的意识,制定合情合理的计划方案,能够明确合作开发的具体内容、未来发展等,将企业、社区优质的场所纳入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的场所。

1. 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劳动场所。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校企实现双赢、共谋发展的最佳途径。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场所。首先,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公司发展历程,使学生明白幸福是创造来的;其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企业参加生产性或服务性劳动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辛苦、快乐和收获,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 中职学校加强与社区的合作。

劳动教育的实施,除去学校、家庭外,还可以借助社区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如: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图书馆、养老院等场所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符合中职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如美化社区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养老护理专业学生可以到敬老院开展老年人护理实践,幼师专业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定期开展讲解故事会活动,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到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办公电脑维护实践等。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样社区劳动活动,让学生成为社区服务的劳动者的同时,号召全社区人员参与,共同营造劳动教育的氛围。

三、立足地方,重点打造特色劳动实践场所。

中职学校在推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地域优势特色,系统谋划,主动作为。利用地方特色劳动教育资源,重点打造特色劳动实践场所或者研学基地等。如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校依托通安镇地方特色,以梨树、梨花、翠冠梨等为载体,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品牌。从梨树开花授粉梨树的日常养护、果实的采摘分选、义卖的组织、善款的使用……学校的“劳动教育”贯穿梨花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并经过两年的实践和完善,已形成独特的体系,而通安镇的梨园已经成为当地梨树养护、采摘分选等劳动实践课的品牌场所。

四、立足合作,共享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中职学校不仅要与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系统其他院校、科研院所加强交流,还要与文旅、农业、科技等部门加强合作,积极共享融合生活、劳动、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多样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如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的烹饪实训基地就成为全市各年龄段学生生活技能训练共享基地。再如常州市建立的以“市级学生劳动实践中心+生态农业体验、地方文化传承、智能制造实践、未来职业探索”为模式的劳动实践基地也成为了当地职业学校共享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劳动实践场所是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第二课堂”,我们要发展好劳动教育,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与劳动技能水平,在拓展丰富劳动场所时,还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对劳动教育经费投入的统筹,大力推进校内劳动教育场所标准化建设和校外劳动实践场所规范会建设,在丰富劳动实践场所基础上,还要保障每个场所有教师、有课程、有经费、有管理、有规划等条件,切实推动劳动教育扎实推进,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与劳动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2]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职业教育思想与《劳作学校要义》选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邢若琳.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2.

[4]贾创雄. 因地制宜拓展劳动实践场所[DB/OL].

作者简介:

陆胜利,高级讲师,《江阴教育》编辑,《江阴民进》副主编。曾主持江苏省级课题3项,主持和参与市级课题研究12项。研究课题及成果曾被评为“江苏省第三届精品课题”、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本人被评为“江阴市德育带头人”、“江阴市教科研能手”、“江阴市教学能手”、“江阴市好青年”等。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