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文化本身不具备主动性,在失去了外部给予的良好环境的条件下,传统文化不容易得到继承与发展。因此,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其具有的针对性也无法展现出来。由于优秀传统文化无法及时得到继承和发展,导致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无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除了自身有一些不足之外,它在中学思政教育中还被各种各样的原因所影响,而且不是单单一种,多种因素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
1、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理念
《道德与法治》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自信从何而来,必然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传统文化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奋斗史的客观事实。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角度看,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增强、提升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思想营养的源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担当精神,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学校可通过报刊、信息平台、校园网等进行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宣传,以营造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良好氛围,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校园网可以进行传统文化专题建设,通过经典《传统文化作品》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环境。教师着力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学校要积极地将传统文化内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2、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必然会涉及公民生存、成长的哲理问题,也是当代学生十分关注且实际遇到的问题。植入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古代、近现代先贤、名人、国之栋梁的成长经历、事迹,通过体会中国传统美德与人生修养,联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面的问题,为学生呈现关乎生活与成长的人生哲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把正确的价值理念传达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代中国的飞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文化日趋多元,一些负面思想及诱惑近在咫尺,随时都在考验着学生的意志。通过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以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滋养广大青年的精神家园,同时将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增强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以应对各种负面思潮及多种诱惑,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植入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人类发展、朝代更替、产业发展、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将学生引入历史的海洋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植入传统文化,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着中华传统美德的优秀特质合格人才,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思想特点、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围绕高中生普遍关心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型教学,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布局教学内容,将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特点紧密结合,以问题的创设为先导,以体现研究性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提升理论深入性和实践生动性方面的教学效果。
3、探讨内容
(1)深层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一切有关《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
要想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上很好地借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首先要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一切正确的政治思想进行深层的挖掘和剖析,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中学《道德与法治》的节点,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涵盖的正确的政治思想运用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进行两者的有机结合,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提供保障。
(2)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方法
课堂对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把思想政治课堂重视起来。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质量、效果能够得到保障,中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他文化稍微融合进去,从而更加突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要想很好地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就需要根据包容性这一特点融合其他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例如,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有什么实践活动,可以走出课堂,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有机结合,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感觉到传统文化、政治思想就在身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附近的一些历史遗址、文化古迹,让学生们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富含的无限魅力,同时学生们的思想道德认识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教学学校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被应用得越来越广,在《道德与法治》课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网络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方便。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网络上有很多实时新闻的报道,还有一些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同学们可以进行分析探讨,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向对方传递传统文化的思想,并且也使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得到了提高。利用网络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良文化的负作用,不要让学生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川陕苏区群团组织在反“围剿”斗争中的贡献[J].陈显川.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
[2]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浅议[J]. 文香. 才智. 2019(19).
作者简介:晏成(1976-),汉族,南充市嘉陵区人,本科,嘉陵区龙蟠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