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在医院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受儿童生理因素与心理认知影响,其治疗配合度较低,增加了护理工作者的压力。从临床数据分析可知,儿科病症存在变化性的特征,病症的反复性变化让患儿与家属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外界不良因素很容易对患儿造成干扰,影响其配合度,因此临床诊疗中的压力较大,疾病治疗与康复质量较差。结合国内外研究分析,儿童住院期间的科学护理干预手段有利于儿童疾病的康复,可以帮助儿童家庭减轻儿童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结合患儿生理与心理特征,提出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于患儿预后质量有所改善。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40名儿科儿童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进行对比组和观察组的分配。对比组7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人数共48、女性患儿22,患儿年龄为4个月~11岁,平均年龄(5.73±0.32)岁;观察组男性患儿数量45、女性患儿25人,患儿年龄5个月~12岁,均值(6.25±0.25)。一般资料比较,样本差异不显著,P>0.05。
本研究事先已获取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认证,并将无法配合完成研究与合并先天性疾病、经济实力较差的患者排除在本研究外,因此本研究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本研究需要,并已经获取患儿及其家属配合,与之签订了知情同意协议书。
1.2方法
对比组: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中为患儿提供基础的护理服务,主要为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合理用药,为儿童的日常饮食和日常生活提供护理干预。
观察组:优质护理。 1.加强小组内部的培训。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组织培训,提高其应对风险事件的责任意识和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培养护理人员服务技能,帮助其提升综合素养,在护理干预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面对复杂情况及时处理干预。2、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在临床护理中,利用学习以及研讨的方式,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全面化的护理流程,明确岗位职责与服务目标,优化流程管理。3、塑造和谐的住院环境,为患者提供家庭般的温暖,以免陌生环境给患儿造成紧张情绪。为患儿提供布置电视盒玩具等娱乐途径,帮助患儿逐步改善不良情绪,同时注意病室内温度与环境的保证,让患儿在住院期间享受舒适的服务,以免噪音干扰影响患儿休息。同时,严格贯彻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以免患儿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针对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患儿,需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干预,并借助紫外线定期消毒病室空气,在天气适宜的时候要开窗通风。此外,为进行彻底消毒,需要定期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患儿床边、门窗、墙面与输液架。4、保持良好的服务意识。在与患儿交流沟通时需要保证语气温和并面带微笑,在语言指导和游戏模拟的帮助下,诱导儿童在各种护理和治疗操作中进行合作。结合儿科监测的特点,我们向医院护理部门申请简化各种护理记录的形式,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为儿童提供护理服务的效率。 5.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应从入院、住院、饮食、用药、休息等各方面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材料或面对面教育,加强儿童及其家属的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加强其对医生的依从性,避免对手术产生误解。6、加强管理。护理人员应提升病房巡视的次数,以便于更加准时的掌握患儿病症变化,出现病症不良变化时,需及时上报给医生,并针对性的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7、创新的优质护理服务计划。设置护士长邮箱,收集儿童和家长的护理需求,并反馈儿童和家长的相关信息,及时展开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个性化服务干预,借助自制枕肩与防压棉垫的方法防止患儿受伤,为患儿提供更加人性化与全面化的护理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需要对儿童进行安全指导、健康教育和轮班检查,以确保儿童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在统一的护理服的基础上,每个责任护士应佩戴卡通水果标志,整理水果代码并介绍给儿童和家长,以缩小他们之间的距离,提高护理操作合作的质量。对于合作程度高的儿童,可以采用奖励水果贴纸的方法来提高儿童的依从性。
1.3评价和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依从性与护理差错率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样本分析所选取的数据学软件为SPSS22.0,计数资料选取为(n,%),计量资料的选取为`x±s,临床数据检验分析所应用的软件为t与χ²,P<0.05则证明研究具备临床价值。
2结果
2.1护理效果评价
对比组与观察组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与对比组相比更高,P<0.05。
表1护理效果评分 [n(%)]2.2家属满意度
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得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的研究数据,P<0.05。
表2患儿家属满意度 [n(%)]
2.3护理质量评分
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中,各项数据评分中观察组的数值均高于对比组,P<0.05。
表3护理质量评价(分,`x±s)
2.4护理依从性与差错率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依从率较对比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差错风险高于对比组,P<0.05。
表4护理依从率与差错率分析 [n(%)]
3讨论
结合临床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部分儿童在治疗后无法接受护理服务。对预后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在临床护理中儿科护理也成为了重点与难点[1]。现阶段,人们经济实力有所增长,思想意识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接受相关医疗服务时的要求也有所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能够为自己的宝宝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常规儿科护理中,护理服务的需求无法被满足,随着临床医学发展与人们要求的增长,如何促进儿科护理服务的优化与改进,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也成为了儿科中需要关注的重点[2]。优质护理是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儿护理需要。患儿在优质护理服务中能够享受生理、心理与社会等全面化的护理,让患儿保持了愉悦情绪,对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有促进价值。由于儿童机体预防能力差、病症变化速度快,临床治疗风险较高[3]。因此,需要积极展开儿童的细节护理。优质护理是儿科疾病和护理的重中之重。在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增长的背景下,医疗服务也在向更全面和等级化的方向转变。儿科病房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和护患冲突[4]。优质的护理服务反映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良好服务态度的保证与积极的健康宣教,让患儿享受着更加全面化的护理服务[5]。优质护理属于现代化的护理服务手段,在此护理理念下,展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从生理、心理等角度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理念。结合临床医学报道分析,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对于护理质量提升有所促进,并且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对于临床护理与治疗依从性提升有促进价值[6]。儿科在医院众多科室中感染风险较高,主要是儿科患者数量较多,床位周转频繁且患儿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容易受到多种病症的影响[7]。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背景下,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有所增长,再加上患儿就年龄较小,因此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为了满足临床严格要求的需要,因此提出了儿科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价值,帮助患儿与家属缓解不良情绪,促进患者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对后续治疗质量提升有促进价值[8]。优质护理服务为现代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与病房环境管理,目的是为改善患儿与家属不良情绪,保证病室良好环境,以此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9]。除此之外,为患儿提供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员通过自身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患儿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有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展开[10]。
本研究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显著提升,P<0.05;两组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比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两个小组进行护理服务质量的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较对比组更优且评分更高,P<0.05;小组间的护理依从率与护理差错率比较,观察组的护理依从率高于对比组且护理差错率少于对比组,P<0.05。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手段的应用,利于患儿护理效果的提升,患儿家属也明显更加认可此项护理服务,护理满意度较高,对于患儿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有所促进,保证临床护理依从性的同时,降低护理差错风险。由此可见,儿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对于护理质量提升有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丽芬,杨艳林,熊莉娟,等. 对基层医院优质护理精准帮扶及成效[J]. 护理学杂志,2020,35(15):63-65.
[2] 王银花,蔡鹏,赵雪,等. 基于医联体的区域内母婴连续性照护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护理学杂志,2020,35(24):71-73.
[3] 黄芳,赖玉娥,全健,等. 人本位整体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与研究[Z].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2022.
[4] 陈军,刘艳,刘京华. 优质护理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9):43-45.
[5] 宫兆乐. 优质护理对儿科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176-177,180.
[6] 韩晓庆. 优质护理对控制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 妇幼护理,2023,3(14):3381-3383,3387.
[7] 兰雪静,王婧. 优质护理对儿科输液室护理的临床效果[J]. 妇幼护理,2023,3(6):1372-1374,1378.
[8] 张淼. 人性化护理与优质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J]. 健康忠告,2023,17(12):163-165.
[9] 程洁. 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长寿,2023(8):248-249.
[10] 王艳娟. 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长寿,2023(6):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