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金绕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金绕菲,.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 文学研究,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168.
摘要: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必须要优化和更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古诗词小学语文重要载体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168
基金资助:

引言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经历了千年的风霜,依然历久弥新。与其他的文体不同,古诗词句式整齐、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艺术魅力等。通过有效的古诗词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素养,也促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最终承担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优化和更新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置精美课件,巧妙安插问题

多媒体是教学设施中已经较为普及的教学辅助工具,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多个优势:一是能播放视频和图片,展示课前准备的PPT课件;二是通过网络能快速搜索想要知道和了解的知识;三是电视屏幕和黑板相结合能缓解学生的视觉厌恶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展示课件主要是用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内容,为学生及时展示相应的情境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中的情感,抓住情感才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内容。

二、借助画面情景,感悟古诗词意境美

古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短短的几十个字,给读者描绘出一个优美、深远的意境。也正是基于古诗词这一特点,增加了古诗词的理解难度,制约了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效果。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将其画面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在特定的画面情景中,感悟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进而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效果。以二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小儿垂钓》为例,全诗展现了一名儿童在水边聚精会神地钓鱼的场景:一个留着传统发型的孩童坐在堤岸边,穿着粗布麻衣,一只手拿着一根鱼竿专心致志地垂钓,一只手摆出摇手的姿势,旁边站着一位老翁,目光微微看向孩童,嘴角轻微上扬,似在问路。整幅插图充满了童趣,引人入胜。一幅经典的插图,就是一首有形的诗,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词的意境中,并在内容与情感上,与诗词作品相互映衬。

三、把握诗文情感,创设良好情境

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提前把握所学古诗的情感基调,是意气风发中的失意,或是对历史时局的悲哀,还是对家乡亲人思念的伤感,以及欢乐、慷慨就义、宁静,之后再选择可以适用的方法,比如采用面部表情表演来表达喜与悲,用肢体动作展示宁静与喧闹。情境创设需要借用多媒体工具,如使用视频、音乐、图画,借助良好情境为小学生语文古诗词学习课堂营造生动的情感氛围,帮助小学生有效表达情感,甚至起到引起情感共鸣的效果。

例如教学《元日》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和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然后再让学生诵读诗句,从中感悟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中国的语言文字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从听觉上都充满韵律和美感,在古诗词中,这种美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不同的长短句,音调上高低的变换,充分表现中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在古诗词中寻找古代文人留下来的情感寄托,寻找古诗词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出的韵律美,并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补充文化背景知识,加深古诗词理解

古诗词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而产生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同时,受到小学生知识、阅历有限,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存在极大的难度。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明确提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人文情怀等,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古诗词内容,将古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知识、诗人经历进行补充。如此一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古诗词学习兴趣,也促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加深了古诗词的理解。以五年级上册出现的张继和他的《枫桥夜泊》为例,为帮助学生体悟这首诗歌背后的思想感情,可以先出示作家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是在他进京赶考落榜之后,驾一叶小舟到姑苏寺外漂泊途中所写。江南秋景,孤舟一叶,钟声依旧,渔火难逢,结合文中的意象,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作者的愁思。

五、展开联想,与诗人形成情感共鸣

针对古诗词来说,短小精悍、意境深远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同时,诗人在创作古诗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感悟诗人的情感,与其形成情感共鸣,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而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受到小学生年龄、知识程度的制约,在理解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不能将教学重点限定在文字表面上,必须要鼓励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古诗词中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只有将自己融入古诗词的意境中,才能与诗人形成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以《出塞》古诗词教学为例,由于这一古诗词描述了边疆的艰苦环境以及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去过边疆地区,很难与诗人形成情感共鸣,难以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就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了相关的图片,据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自己幻想成为戍边战士,置身于戍边生活中,更好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新课改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优化分析[J].学周刊,2020(21):133-134.

[2]邹十香.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中外交流,2018(9):294-29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