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赵建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建超,.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 当代中文学刊,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043.
摘要: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提升文化素养的必经之路。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想要诠释古诗词的意义,发挥它的价值,就要革除以前古诗词教学的弊端,改变思路、创新方法,开辟新的教学路径,才能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43
基金资助:

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以及培养学习兴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重视诵读指导,丰富教学手段,引入背景资料,增强诗词的底蕴,努力提升初中阶段古诗词教学的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

古诗词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主要分为韵律美、情感美和想象美等,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此有所感悟。许多古诗都拥有丰富的格律,初中阶段所学的古诗大多为律诗,古诗的格律之美能够让学生在诵读时感受到诗词的朗朗上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声韵母和音调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琅琅上口的原因,使学生们朗读古诗词时能够做到“美读”,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从而体会与感悟古诗词中所藏之美。在古诗词中,诗人通常使用各类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或抒发志向,如,用松柏描绘顽强与坚贞,用月亮描绘思念与祝福,等等。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分析古诗词的各类意象,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意图借此表达的复杂情感。古诗词中经常使用留白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例如《天净沙·秋思》中,全诗无一字提到心情,但却让读者一下就能想象出一个悲凉的断肠人的心情。教师引领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留白手法,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想象,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意蕴和情感。由此可见,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

(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古诗词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古诗词以五言律诗最多,诗人将自己丰富的情感和志向凝炼于寥寥数语之中,同时还能描绘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丽画卷。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扩写古诗词、续写诗歌等二次创作的学习方法,进入诗人主客观世界相融合的艺术境界中。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并深化古诗词课堂的诵读指导

古诗词的学习需要在多番阅读朗诵过程中不断揣摩作者的想法,才能透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因此教师的诵读指导要做到让学生能够读准、读熟且读深。读准强调诵读时必须要做到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并能够分辨诗词中重音的位置,准确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读熟要求学生能够在诵读后准确理解诗意,不仅能够抑扬顿挫地朗读古诗词,也能带上自身体会出的正确的感情。教师应带领学生理解生字词和古今异义词的含义,赏析诗中的名句。读深则是在读熟的基础之上,学生结合诗人的“写作留白”和自身感受进行个性化创造,从而发现诗词是有灵性的,通过自身与作者的情韵融合对古诗词产生更深的理解。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诵读指导,教师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当堂所学诗歌有深刻且独特的感悟和理解,也进行了诗词一般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有利于学生实现古诗词学习目标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带学生走进诗歌意境

虽然每一首古诗词篇幅不大,也就几十个字而已,但是学懂它,真正能体会它的深意,还真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悟性。不要看那几个字,每一个我们都认识,连成一句话也认识,可是它描绘的意境是一篇几千字的散文写也不出来,它折射的人生意义,是一大堆道理也抵不上的。所以,在过去,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条件下,没有一定的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教师用尽所有的教学语言,也无法把诗词中的那种意境清楚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没有多大兴趣,也的确难以发现古诗词的美。而新时期,信息技术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结合网络并利用多媒体,就能把古诗词中的意境更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比如,《天净沙·秋思》,对于这首曲学生都熟悉,感觉也很美,但是曲中那凄凉的意境,学生却很难体会到,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夕阳”等等。但有了多媒体,教师不管是制作也好,还是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图片也好,都能把这种意境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感受曲中的凄凉美。

(三)引入背景资料,丰富诗词的内涵

每一首古诗词,都有成就它的历史背景。但是在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思维就局限在如何讲解诗句,分析诗句上,以为把诗句分析、讲解得越透彻,学生就越能理解其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其实不然,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来呈现它,教师讲得越多,反而越让学生迷糊,甚至让古诗词的学习显得单薄,意义大减。所以,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引用背景资料,要让学生走进它的历史,了解作者的写作初心,才能丰富诗词的内涵,升华诗词教学的价值。

(四)增强诗词的底蕴,提升文学素养

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教学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古诗词的文化意蕴的深远,充满哲理。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把诗词中的这种文化底蕴体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不断受到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实践证明,有深厚的古诗词底子的学生,不但谈吐中会自然地流露文化底蕴,在阅读与写作中也会有超强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而这一切都是语文素养不可缺少的,也是提升语文成绩的重要基础。

三、结语

古诗词的学习,不只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更是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所以说,古诗词是我们学习、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初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得到充分地熏陶和感染,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伟娜.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4):84-8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