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思政进课堂”的教学设计--以“插花艺术”为例
高宏秀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宏秀,. 专业课“思政进课堂”的教学设计--以“插花艺术”为例[J]. 中国艺术研究,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7012.
摘要: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每门专业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专业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铸魂育人,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 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入挖掘课程德育内涵,推动教师承担起课程思政主体责任,做好课程育人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 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插花艺术》思政元素很多:比如:安全意识、低碳环保、创业创新、工匠精神等。最终经过团队商讨,将“美学”作为《插花艺术》课程思政的骨架和主线进行思政元素的设计。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让学生具备传承美的素养、发现美的智慧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 课程思政插花艺术美学
DOI:10.12721/ccn.2024.157012
基金资助:

前言:插花被誉为“无言的诗,立体的画”插花是一门造型艺术,通过赏心悦目的插花作品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传情达意,美化生活,。通过这门课的学习首先是传承东方之美。东方之美在插花上的具体体现为:

从风格上来说,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力求表现花材的自然形态之美,反对人文的刻意加工。色彩淡雅,花材数量少。根据花材的花语、季节、诗词来立意命名。构图简洁流畅。这些特点都是与西式插花的根本区别。我们除了传承传统之美,还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花材的姹紫嫣红;作品或婀娜多姿,或遒劲有力,或清风佛面,或摇曳生姿......我们学习本门课的目标是创造美,传递美。用所学的一技之长创造出优美的作品,通过作品去传递真善美。2020年12月10日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行,共86个竞赛项目,其中就有插花项目,这次比赛习近平总书记,给大赛致去贺电,这是历届总书记前所未有的创举;所以我们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职业人应该响应时代的号召,学习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行业有所建树。

1、集中学习“思政进课堂”文件和比赛通知。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以及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20〕3号)精神与要求,院里召开会议集中学习“思政进课堂”文件和学校关于举办第一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的通知。

2、成立《插花艺术》课程思政团队。(见表1)

2.1对接“两课”教师,优化团队结构

为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保障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及效果,在现有专业课程教师团队的基础上,通过对接辅导员,开展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帮扶结对”活动,诚邀了长期从事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团总支书记兼辅导员的陈子雨老师加入《插花艺术》专业课程团队,从而优化了团队成员结构,实现了“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融合,共同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经过院领导的统筹安排,成立以教学主任刘飞为组长的五人教学团队。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 5 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有 2 人,学校认定的双师型教师 5 人,思政指导教师 1 人。其中有专业教师2人,思政教师2人。高宏秀老师负责课程建设和教学任务的落实。陈子雨老师是学管科长,精通信息化教学,主要负责思政元素的提取和PPT动画的制作。关滢老师是教学科长,主要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把控课程;胡军荣老师普通话标准,语言极富感染力,主要负责教学设计、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从语言美的角度来设计、美化,组织课堂语言。。课程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

2.2 定期交流研讨,理清建设思路

课程思政团队通过集体备课、随堂听课和教学研讨等活动,推进课程思政深入实施。在团队负责人的组织下,前期共召集全体成员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题教学研讨 6 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问题,结合学生学情和立德树人要求,在思政顾问的指导下,基本理清了各门课程建设思路,并根据课程特点制定了课程思政教育主线,即通过直接、渗透和结合等方式将“三观教育、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与专业课程中的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专业素养等相关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

表1

截图1111111111.png

3、落实《插花艺术》课程的“思政进课堂”。

3.1团队备课,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3.1.1教学内容

本次授课内容为《插花艺术》课程之模块三,项目二--东方式盘花的插制。本项目是东方式插花中相对简单、易学入门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里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

3.1.2教学对象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园林高职191班学生。具备以下特征:

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了前导课程,《花卉学》、《素描与色彩》和《三大构成》。

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确认所需信息、寻获信息、评估信息、应用信息。

注意力容易分散。

动手能力强。

3.1.3思政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努力培养出职业技能突出的优秀人才。

3.1.4教法学法

通过图示法、信息收集法、角色情感体验法、整合法要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大胆地提出问题,并收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1.5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及岗位需求将骨干枝和主体花的插制作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作品意境的表达作为本次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方式,以攻克重点,弱化难点,课前借助数字平台,自主学习;课中进行知识融合与技能训练,课后通过课堂延伸,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采用“导、学、问、练、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积极展示、有个性发展的理念,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延伸问题为线索,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教学流程,课堂上学生潜心自学、专注投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互动双贏。

导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花艺世界杯案例,引导学生爱国、爱专业意识。

学  通过视频、动画、实操具体学习新课,从作品中感受美学,体会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

问  通过提问当前时事政治,了解专业发展情况,增强花艺人,职业人的职业自豪感。

练  通过分组插制作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每组插制一个作品,完成创造美的过程。实施岗位体验,提升专业技能。

评  通过立体评价 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评价中提升对美的追求和鉴赏。

3.2具体教学过程展示

①思政团队依据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插花艺术》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插花艺术》课程 纳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使《插花艺术》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插花艺术》思政元素很多:比如:安全意识、低碳环保、创业创新、工匠精神等。最终经过团队商讨,将“美学”作为《插花艺术》课程思政的骨架和主线进行思政元素的设计。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让学生具备传承美的素养、发现美的智慧和创造美的技能”。《插花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立体的画”。插花艺术不仅具备诗的意境美,同时具备画的视觉美。

②团队研讨“课程思政”教学展示的六个环节。

视频导入新课动画、视频、教师实操演示盘花的插制过程(创造美、发现美和欣赏美)学生操作(创造美)立体点评(发现美)板书小结课后延伸。

3.2.1导入新课---中国传统插花(盘花)

视频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简短的盘花作品的视频,导入新的学习任务,从视觉美、音效美、文字美的角度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动力。

3.2.2演示新课的操作步骤

通过视频展示盘花的制作过程,利用视频的立体美、色彩美和音效美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动画的直观美和慢动作演示作品的插制过程,化解难点。教师实操的的详实美来演示“盘花”的插制过程。最终出现一副完美的“盘花”作品,利用作品美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3.3学生实操

学生分组完成作品的插制,实现“创造美”的过程。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结合本节课的视频,动画和教师实操内容,利用已有的材料来完成本节课内容“盘花”的插制。学生操作过程中首先是将学生随机分组,然后发放花材,花材领取后就进入到模拟企业的仿真教学环节,教师扮演顾客,学生扮演插花员,小组同学接到花材后,对花材进行研讨,分清这些花材的特点,小组成员根据已学知识设计作品方案,方案设计好后,画出简图,组长将设计简图交给顾客审核,这时候可以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行业专家一起参与进来,对这个方案进行讨论,提出问题,给出修改建议,小组成员根据修改建议再次进行研讨,完善作品,最终确定作品方案。 作品插制时。老师扮演三个角色:第一个角色是老师,注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进步,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完善作品。第二个角色是顾客,我们知道顾客是有各种各样问题的,所以老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就要不停的发问,学生通过回答,一方面可以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三个角色是评委,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作品完成后进入到验收评价环节。

3.3.4立体评价

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过程及“发现美”的过程。在自评时至少说出自己作品的一个缺点,能够做到自我批评。在互评的时候,要求学生至少说出一个对方小组作品的一个优点。教师评价时首先肯定作品的优点,然后说出改进的方案,做到有理有据,敬业、专业。

3.3.5板书小结

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重复记忆,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3.3.6课后延伸

①改善作品

根据立体评价时给出的建议进行修改作品,修改作品的过程及巩固和提高的过程,在修改作品中回顾新知,做到理实一体。

②关注两个抖音号

两个抖音号均是中国传统插花非遗的传承人,及时关注他们的消息,与时俱进,关注中国传统插花的发展,做一个传承东方美的花艺人。

③预习

通过“慕课”预习下节课内容--现代花艺。通过网络媒体学习插花知识,并学为己用。

结语

《插花艺术》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一方面,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如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在已有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拓展和开发,如低碳环保、如工匠精神等。由此,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应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专业课程教师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意识,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岗位初心,主动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不是在专业课程中剥出几节课时讲授思政内容。“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掺沙”。要避免将德育内容生硬楔入专业课程的倾向,两者不应该是机械组合而应该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国情教育和主流价值熏陶,是其最为基本的两个维度。教师不宜硬性灌输,生硬地直接给出结论,而应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应在扎实的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基础上,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

[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20〕3号)

[3]杜书珍  高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途径探究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3

作者简介:高宏秀,1980.10.29,女,江苏泗阳,汉,本科,副教授,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插花艺术。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