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癌症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需给予高浓度的外界营养素,而且患者因自身免疫力低下,多次静脉穿刺会对患者的皮肤和血管造成损伤。所以,为肿瘤患者建立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是非常关键的[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更具有操作快速、安全性高、日常维护简单等优势。但是,由于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和使用药物,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痛苦,甚至出现局部组织坏死,进而导致血管阻塞或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2]。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管(PICC)因其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护理方便,对血管刺激小,非常适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静脉化疗。PICC术中亦有其缺点,但在临床上,多见穿刺处有出血之现象,故需细心之护理,以取得较佳之临床疗效。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是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3]。本院近年来重视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的干预与预防的研究,此次以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观察其对患者自护能力、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实验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于 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60例,以颜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0-60岁,平均(50.4±5.7)岁;病程5-10月,平均(7.3±6.1)月;传统组男16例、女14,年龄42-60岁,平均(51.3±0.8)岁;病程6-11月,平均(8.3±0.5)月。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传统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给患者详细介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方式、优点、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并进行口头宣教,严格按照医嘱开展相关临床操作。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主要内容包括:(1)综合评价患者的基础状况,查看穿刺处周边的皮肤及血管状况,保证穿刺安全,选用恰当的穿刺血管,针对评估结果制定PICC置管计划;(2)和患者、家属展开积极交谈,充分掌握其心态情绪,全方位评估其对肿瘤、置管等方面的心理感受,建立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措施,目的为消除负性情绪,加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帮助其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了解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及认知程度,同时掌握其对健康宣教的具体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护理方案,定期组织其学习健康知识,以肿瘤预防诊治、PICC有关知识、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应对措施等为主要内容;(4)在医院中设置宣传栏,编制健康宣传手册,制作影像宣传资料,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疾病和PICC置管相关知识;(5)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和患者进行交谈,对其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答,同时与家属一起鼓励患者,加强其治疗信心;(6)心理干预,在PICC置管之前,通过针对性措施消除患者对疾病发展的担心及不良情绪,对于已具备化疗经验者进行鼓励,介绍PICC的优点,消除其顾虑,PICC置管期间,第一时间掌握其穿刺处皮肤的变化状况,询问其体会,仔细聆听其主诉,提供针对性的解答及指导,若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可采用聊天、播放音乐、互助鼓励等形式,转移其注意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7)针对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应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第一时间安抚患者的情绪;(8)提供社会支持,对于患者来说,家属和朋友的鼓励、支持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给家属介绍社会支持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同时指导其怎样更好的给予患者支持,鼓励家人与朋友多到院探望,多和患者交谈沟通。
1.3观察指标
评估对比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自护能力,健康知识掌握度、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两组SCL-90量表评分结果对比
观察组的SCL-90量表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SCL-90量表评分结果的比较[n(x̄±s)]2.2两组ESCA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ESCA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ESCA评分的比较[n(x̄±s)]2.3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优于传统组(P<0.05),详情见表3:
表3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的比较[n(x̄±s)]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详情见表4:
表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3讨论
近年来,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患者病情严重,病程长,需要进行多次的化学治疗,给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经外周静脉置管(Central Video)是一种通过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静脉穿刺,且不受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影响,具有创伤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维持时间长等特点。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因为长时间的放化疗,可以选择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多次穿刺的次数。然而,如果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如果没有做好护理工作,就会出现穿刺部位感染、穿刺点红肿、导管渗液、静脉炎、导管滑脱等并发症。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是目前介入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理护理就是在护理的过程中,为患者创造出一种整体个性化、环境舒适化、模式创造化的护理模式,让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由于 PICC放置时间过长,在围置管期极易发生过敏性过敏、静脉炎、药物渗出及导管脱落等不良反应。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对患者的舒适度和对疾病的认识[4]。我们的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照顾的能力,并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
在癌症患者中使用 PICC置管,除了可以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局部的副作用,减轻了多次穿刺所带来的疼痛,还可以保护周围的静脉之外,还可以预防由于反复穿刺而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以及由于化疗药物外渗而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等,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由于一些患者对 PICC置管的知识还不够了解,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操作。因此,他们对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在 PICC置管护理中,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被贯穿到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整个过程的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对 PICC置管的依从性和认知度得到提升,从而加强了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防止了置管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让导管的留置时间变得更长,从而保证了导管的护理质量[5]。
在癌症化疗患者中, PICC作为一种中、长期的静脉输注方式,在治疗过程中, PICC更容易出现穿刺点出血、静脉炎等并发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 PICC应加强护理。当前,在我国护理制度中,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深化改革的护理措施,其目的是以护理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注重患者身体和精神的共同发展,对服务要求高效率、低耗、放心和满意。在临床中,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想实现高质量的护理,就必须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心理状态等展开全面的评价,要知道患者对癌症、 PICC等医疗知识的认知水平,然后才能针对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这样才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6]。
在临床中,因为不了解PICC置管的知识,有些患者会产生一种恐惧的情绪,比如害怕没有传统的治疗效果好,害怕新的技术要花更多的钱,从而形成了焦虑、偏执、精神紧张,甚至是敌对、躯体化等消极的心理状态。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还存在着怀疑,他们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担心自己的疾病会不会已经无法治愈,在临床上会表现出抑郁、强迫等心理状态,他们对人和事情都很敏感,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7]。不良的心理状态会给护士进行 PICC置管操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这不仅会影响到操作,也会对置管质量构成威胁,还有一些患者在置管后不遵守医嘱,导致脱管、渗液、出血等,增加了治疗风险。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增加患者的合作程度,降低护理风险[8]。
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对 PICC置管的优点、特点、安全性和便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减轻患者的担心,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其次,在健康教育中,还要向患者解释与并发症有关的知识,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知识,让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能够提前知道这些知识,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忧郁和敏感的心理,保证患者的心理安慰。在心理护理方面,要对患者的各种消极心理状态展开评价,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这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改善患者的情绪,提升患者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满意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9]。在本试验中,观察组的SCL-90得分较常规组有所降低,从而证明了高质量的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正面的影响,有助于患者的心理舒适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 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使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能够从身和心两个角度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遵从性,因此,它适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