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心得
高秀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秀荣,. 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心得[J]. 中国文学,2024.1. DOI:10.12721/ccn.2024.157191.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而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自然成为了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审视长期以来的教学经验,笔者逐渐总结出了一些古诗词教学的心得,所以本文将立足于教学实践,具体阐述如何开展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教学心得
DOI:10.12721/ccn.2024.157191
基金资助:

古诗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在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收录了一百多首古诗词,意境优美,语言精练,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由于它的语法、平仄等现在已经不常用等原因,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染和净化学生的心灵?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这句话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正确。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呢?提前准备好一个精确的教学设计是必须要求的。,一个精确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课堂轻松高效。我经常采用的是在课前提前引入背景教学,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这个写作背景讲给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知识积累有效方法。比如,在学习《静夜思》的过程中,我就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作者的相关写作背景,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再者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二、教师要解读诗词背景,促进学生的感性认知。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解读诗词背景视为一个重要环节,从而促进学生对诗词内容的感性认知。以《示儿》为例,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陆游生于南宋时期,成年之后,陆游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抗击金朝的事业当中,期望能够帮助国家收复被金朝侵占的领土。尽管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但是陆游的决心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在公元1210年,此时的陆游已经八十五岁,并且已经病重不起,却依然记挂着国家大事,而这首诗就创作于此时。最终,通过对背景资料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这首诗反映出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三、教师应优化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诗词内容呈现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启发学生的思考。以《枫桥夜泊》为例,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叠加了多种景物,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而作者也借助这种图景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急于逐字逐句地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解读,而是首先借助多媒体创设了教学情境。具体来讲,我利用一组图片将诗中提到的落月、啼乌、江枫、渔火等意象和景物直观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这些景物的感受。最终,通过这种方式,逐步使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了诗词的整体意境当中。

四、让学生熟读成诵

平时进行古诗教学,总觉得不知该如何下手,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要不要让他们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呢?还是就以诵读为主?经过寻找资料、实践、反思,发现古诗诵读教学应以“读”贯穿始终,其中灵活穿插“看”、“议”、“评”节,直至熟读成诵。一是读:读准字音,认识生字。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诗;二是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看教材,基本上古诗都配有插图,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再结合诗句,帮助理解一些诗意,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些情境。三是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让他自己尝试理解、了解古诗的用词以及韵味,增进对古诗的朦胧理解,长此以往,孩子们自学古诗、理解诗意的能力会逐步加强。四是诵:积极展示,深情诵读。通过前面的读、看、议,学生对古诗朗朗上口了,教师再创设情境,“对诗”“诗句接龙”等形式让学生反复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五、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由于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可以针对诗词内容的重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赏析与理解。同时,教师还需要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诗词内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以《枫桥夜泊》为例,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内容时,我没有直接给学生出示结论性的内容,而是结合重点内容设计了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季节,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色,这种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乌啼”是什么意思,这种声音代表了一种怎样的形象呢?在安静的环境中忽然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诗人此时会是怎样的感受呢?之所以设计这些问题,是想给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过程提供一定的线索。之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对作品进行了赏析,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了交流讨论。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对这首诗进行了诵读。在诵读过程中,我帮助学生对这首诗的节奏进行了划分,使学生在诵读中注意停顿和轻重音,并做到抑扬顿挫。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印象。

六、拓宽学习范围,强化学生的诗词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一观点十分准确地点明了古诗词学习的特点。教师应该明白,古诗词是一种系统化的学习内容,需要经历长期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以大量的诗词作品作为载体。因此,及时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是十分必要的。在引导学生积累诗词内容时,我主要关注的是两个方向:第一,针对同一主题,选择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的作品;第二,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以此来使学生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除了拓宽学生的诗词阅读范围之外,我还设计了多样化的诗词阅读活动,如根据诗文绘画、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文学知识竞赛等。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有效强化了学生的诗词积累,而且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调整传统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改进具体的教学策略。这样一来,可以逐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娟娟.古诗词教学的心得体会[J].新教育,2020.

[2]高凤.于诵读中悟“三美”——小学古诗文阅读教学心得[J].语文天地,202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