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导入新课的艺术
邓爱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邓爱华 ,. 浅谈小学语文导入新课的艺术[J]. 当代艺术,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022.
摘要: 课堂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紧扣课题、设置悬念、创编故事、联系旧知、诗词歌赋、背景介绍等六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
DOI:10.12721/ccn.2023.157022
基金资助:

【正  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小提琴上弦、唱歌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的学习。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 

一、开门见山,紧扣课题导课。

课题,就是一篇课文的文眼,抓住课题的特色就能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话题。如教学《“红领巾”真好》这一课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课题和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引发质疑;教学《画家和牧童》,先在黑板上大大的“画家”二字,再在旁边写一个小小的“牧童”,学生被题目吸引,为什么画家要写大,牧童要写小?大画家,小牧童的的故事就拉开了帷幕,通过课堂的学习,在回扣课题,小牧童敢质疑大画家,更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可贵;例如,在教学《总也不到的老屋》时,学生齐读课题后问:“老屋怎么总也不倒?”学生急不可待地提出疑问:“是被施了魔法了吗?”“是藏着什么秘密吗?”“它到底倒没倒呢?”这些问题,点燃阅读期待,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预测,顺势猜想。

二、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导课。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方多思,多思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比如《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用弹子弹,用石子击打……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峰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赢,却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

三、创设情境,编讲故事导课。

有经验的老师,从不会放过“故事”这一神奇的载体,心理学上称之为儿童的“故事情结”。以历史故事、探险故事、神话故事等为线索将学生思维引入到学习主题,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导入方法。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先问学生:你们有谁听过“空城计”的故事?学生讲述感受诸葛亮的“神”,诸葛亮真的有这么神机妙算?今天,他又领了一个“三天造出十万枝箭”战书,而挑战人还是大名鼎鼎的周瑜。结果会怎么样呢?这样,就调起了学生的学习胃口,从而积极投入新课的学习。

四、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导课。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因此,复习知识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讲古诗《赠汪伦》,先让大家背诵李白的古诗,《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古朗月行》等,既是旧知,又是阅读量的积累。学习《蟋蟀的住宅》之时,先复习《爬山虎的脚》,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回顾作者是如何连续细致的观察的,使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做一贯式穿插;学习《父爱之舟》,先回顾《慈母情深》中所表达的那种舔犊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场景和细节中融入情感的,会为本文的学习做好情感和方法的铺垫。

五、营造氛围,诗词歌赋导课。

诗歌是我国悠久文化传统中的璀璨明珠,用恰当的诗歌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入一种如画般的优美境界,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在学习纳兰性德《长相思》时,教师可吟诵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与《长相思》内容意境相同,一古一今,曲意相通。还可以“唱歌”,如学习草原,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习《泉水》一起欣赏《泉水叮咚》在音乐的氛围内,学习《城南旧事》先播放电影画面“长亭外古道边……”创设情境,增强课文语言艺术的审美力。

六、补白激趣,背景介绍导课。

在教学《少年中国说》,是这样导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少年中国说》,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谁知道作者是谁?出示梁启超。补充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当时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文章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这样把文章写作背景介绍给学生,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也补充学生知识的缺乏,跨越年代和时空带来的文本距离。

【结束语】

总之,好的导入就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能够产生神奇的魅力,引导着听众渐入佳境。导入还有明知故问式、背景介绍式、谈话式、猜读式、谜语式、竞赛式、实物展示式等等。到底采用什么方法导入效果最好,要因文因人因课而异。综合运用,就能够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成为点亮课堂的电光火石。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