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诗词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积极作用。下面,笔者将从创设信息技术情境、通过课堂诵读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分析诗词相关意象和注重创设扩写空间等方面出发,浅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诗词文化素养。
一、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知识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蕴含丰富情感的诗词往往令人向往,只有体会到诗词中抒发的情感并形成自己的感悟,才能明白作者的思想与文章的含义。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文学常识的教学,教师往往在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创作状态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与时间,虽然具有一定价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但由于情感引导的缺失,学生无法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二)严重的教条化
鉴赏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诗词,这首诗词好在哪里,它有什么价值,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这些是学习古诗词需要了解的。然而,由于考核重点往往集中在古诗词的默写或翻译方面,都是需要学生大量记忆的知识,对于诗词鉴赏很少涉及。古诗词鉴赏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智慧,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精神,感受文字的力量,进而促进自身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丰富。但严重的教条化考核,使学生忽略了诗词鉴赏,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古诗词记忆上,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不利于古诗词教学的开展。
(三)重背诵、轻诵读
“读”是学习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读”已消失不见。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处于背诵学习的状态,大部分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前就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背诵,随后在课堂上再对古诗词进行相关讲解,课后学生依然处于背诵阶段,这样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降低。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策略
(一)适时借助媒体,丰富知识储备
现阶段,古诗词教学大多以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呈现古诗词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感,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使学生觉得古诗词的学习很枯燥。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科学技术可以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如PPT、微型课堂、Flash、互动电子白板等,直观、生动地展现古诗词之美,通过图片和声音的整合,让静态的古诗词“活”起来,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
例如,在《水调歌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感受到苏轼在音乐中的心理变化。学生受音乐的感染,他们的情绪会自然爆发,在学习过程中有更立体的感觉,深刻感受到意境,如苏轼因仕途不顺的忧郁和沮丧,而月亮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让学生感受到苏轼的乐观和豁达。可见,教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潜心于学习状态,快速感知和理解古诗词,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情绪和情感的把握,为学生搭建学习桥梁。
(二)创设信息技术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的文字和语言,通常比较晦涩难懂,学生的理解也不深。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信息技术情境,促进学生能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的形式中,逐渐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实现古诗词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讲授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茫茫的大漠的天空中挂着一轮落日”的图片,而后引出本首诗中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背景下,赏析这一千古名句。如,有的学生说:“诗中大、孤、直、圆表现了景物的特点”;有的学生则说:“作者通过两句话,描绘了一幅雄伟、壮阔、苍凉的画面”;还有的学生说:“这两句话是情景的结合,表现了诗人被排挤后失意的心情”等。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件展示苏轼评价王维诗词的语句,即:“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后让学从图画的角度试着赏析这一语句。如,有的学生从构图上进行了赏析:“诗中的大漠、烽烟、场合、夕阳等构成一幅苍茫辽阔的画面”;有的学生则从色彩上进行了赏析:“诗中的黄沙、青烟、碧水和红日等鲜艳优美”等。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有效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了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众所周知,诗词要有独创性就必须要有出人意表的想象,而这也是古诗词吸引人的一个地方。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诗词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作者的想象内容,从而就能使学生深刻感受诗词的优美。
例如,在讲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歌时,教师首先可以介绍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而后播放录音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之后,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诗歌中哪些部分是作者看到的景象?哪些景象又是作者想象的画面?”如,有的学生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作者想象的画面,因为其中的‘若’是好像的意思。”再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重点朗读这两句,而后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想象“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再次,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这两句想象的句子,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有的学生说道:“作者想象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体现了他胸怀博大、踌躇满志的情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画面,就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而促进他们领悟诗歌的意境。
(四)强化阅读积累,注重反复诵读
古诗词承载着大量的传统文化,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以古诗词为媒介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使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古诗词的经典作品大多包含巧妙的表现手法,使人在阅读时朗朗上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运用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感受文本的魅力和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每一次朗诵都是与古代文人的对话。更多的背诵将带来更多的理解和感知,反复背诵的过程就是在情感上反复咀嚼和洗涤。
例如,在《月下独酌》的教学中,许多学生无法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首先,教师可以进行阅读演示,让课堂充满诗歌的意境,实现情景交融,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了进一步渲染气氛,教师还可以配上适当的音乐。其次,为了方便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阅读,然后纠正彼此的缺点。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明确方向,为学生提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进行阅读。通过反复阅读,学生感受到了诗中细腻的笔触、奇异的意念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了诗人的孤独和骄傲,以及他在挫折中表现出的豪放性格。
三、结论
中国古代诗词是几千年文化长河中璀璨夺目的珠宝,入选课本中的这些古诗词更是这珠宝中的精华,极具先进性。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引导先进的思想,才能锻造健全的人格。作为中学生,既要有诗心,也要有诗情。
参考文献:
[1]周永慧.古韵新编后继有人——初中生古典诗歌创作教学的一点尝试[J].考试周刊,2019(5):75—76.
[2]林美珍.形神俱在魅力尽显——谈初中语文复习课堂实践的创新观[J].新课程(下),2019(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