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习作不仅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更是其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评价标准固化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探索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通过习作,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这种个性化的表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还能够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内在动力。
(二)提升综合素养
习作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过程。在习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思考、想象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习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习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其在阅读和写作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文化的滋养。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习作往往缺乏个性和创意,难以展现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
(二)评价标准固化
在习作评价方面,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形式上的规范和技巧上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标准往往以“是否符合题意”、“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等为主要依据,而对学生的创意、想象和独特见解则缺乏足够的关注和认可。这种固化的评价标准不仅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学生对习作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习作题目,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意。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氛围的营造,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习作中来,展现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个性风采。
(二)鼓励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过多地限制他们的写作内容和形式。可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让他们有充分的自由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自由表达和鼓励创新,学生可以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三)引入多元评价,促进创新发展
在习作评价方面,教师应该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除了传统的评价标准外,还可以增加对学生创意、想象和独特见解的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通过多元评价机制的引入和实施,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四、案例分析——以小学语文五年级《“漫画”老师》为例
在教授小学语文五年级习作《“漫画”老师》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是对这些策略的具体分析和实施过程:
(一)情境再现,激发创作灵感
在习作开始前,教师首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展示,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置身于一个漫画世界,周围是各种有趣的角色和场景。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用漫画的形式来描绘一位老师,你会选择哪位老师?你会怎样刻画他的外貌、性格和教学方法呢?”这种情境再现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他们纷纷开始构思自己的漫画老师形象。
(二)自由表达,展现个性风采
在习作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她告诉学生,这次习作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文字描绘出一位独特的“漫画”老师。有的学生选择了幽默风趣的体育老师,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来展现他的教学风格;有的学生则选择了温柔细心的语文老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的外貌特征和教学方法。通过自由表达,学生的习作不仅展现了他们的个性风采,还体现了他们对老师的深厚情感。
(三)引入多元评价,促进反思与成长
在习作评价环节,教师采用了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她先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桌听,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反思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习作的创意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等方面。通过这种多元评价机制的引入和实施,学生不仅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习作情况,还学会了如何欣赏他人的优点,促进了自身的反思与成长。
(四)跨学科整合,拓宽创作视野
在拓展环节,教师将语文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跨学科创作。她让学生尝试用画笔或电脑软件来绘制自己的“漫画”老师形象,并鼓励他们为这幅漫画配上一段文字说明或一首小诗。有的学生还尝试将漫画老师的故事改编成一首歌曲或一段短剧。通过这种跨学科整合的实施,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拓宽了自己的创作视野和思维方式。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提升了创新能力。
结论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自由表达、引入多元评价以及开展跨学科整合等策略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潜能的挖掘。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新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创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云.实施"生活语文"教育 培养习作创新能力[J].格言, 2022(4):60-62.
[2] 刘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C]//课程教学与教育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一).2023.
[3] 万慧萍."双减"背景下语文习作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研究[J].成功, 2023(6):0006-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