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骨科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分常见,以马尾综合征、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等为主症,可损害病人健康,降低病人生活质量,需积极干预[1]。本文旨在分析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联用益肾蠲痹汤和温针灸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0年3月-2023年3月本科接诊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n=10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50人中:女性23人,男性27人,年纪范围40-68岁,均值达到(52.43±5.79)岁。对照组50人中:女性22人,男性28人,年纪范围40-69岁,均值达到(52.89±5.36)岁。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联用益肾蠲痹汤和温针灸,详细如下:(1)益肾蠲痹汤。①组方:熟地,10g;细辛,3g;茯苓,10g;肉桂,3g;当归,10g;桑寄生,10g;甘草,3g;白芍,10g;独活,10g;川芎,6g;防风,10g;牛膝,10g;党参,19g;秦艽,10g。②用法:水煎,留取药汤约400ml,早晚餐后0.5h服用,1剂/d,疗程是28d。(2)温针灸。选择病人的气海穴、肾俞穴、委中穴、风市穴、秩边穴、病变侧夹脊穴、阿是穴、命门穴、绝骨穴、环跳穴、承山穴、关元穴、阳陵泉穴于大肠俞穴等穴位。每次选取3-4个穴位进行针灸。充分消毒所选穴位周围的皮肤后,用毫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需控制刺入深度在1-3寸的范围之内。得气后,控制留针时间为半小时,并在针柄上方连接艾段,并点燃艾段,对病人施以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疗程是28。
对照组行温针灸治疗:其治疗方式同试验组,疗程是28d。
1.3 评价指标[2]
参考下述标准评估疗效:(1)无效,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未缓解,腰椎功能未改善。(2)好转,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有所缓解,腰椎功能明显改善。(3)显效,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消失,腰椎功能恢复正常。计算总有效率参照:(好转+显效)/n*100%。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的作用:处理数据。t作用:检验计量资料,也就是(x̄±s)。χ2作用:检验计数资料,也就是[n(%)]。而P<0.05的含义是:差异显著。
2 结果
经评估,可知:从总有效率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8.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4.0%。相比较下,试验组疗效更高(P<0.05)。如表1。
表1 疗效数据罗列表 [n,(%)]
3 讨论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常见病,其发病和急性外伤、椎间盘退变、重体力劳动、腰椎发育异常与长期伏案工作等因素密切相关,可引起下肢麻木、腰痛、乏力与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是由寒湿气瘀滞与气血运行受阻所致。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寒湿邪气侵袭病人的肌肉、经络于关节等所引起,可导致疼痛与下肢麻木等症状。温针灸具有副作用轻与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够通过对病人的相关穴位进行刺激的方式,起到较好的镇痛等作用,并能促进病人神经根组织微循环的改善,及炎性反应的缓解。益肾蠲痹汤中含有茯苓、牛膝、、细辛、甘草、党参、白芍、川芎与防风等中草药,当中,茯苓具备益气健脾之功效,牛膝具备舒经活络之功效,细辛具备除风痹之功效[3]。诸药合理配伍,可起到祛风湿、疏通经络、止痛与温和经脉等作用。本研究,经评估,可知:从疗效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联用益肾蠲痹汤和温针灸,病人的疗效提升更加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晓云,刘照勇,刘启. 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0):1403-1406.
[2] 庄金刚,王圆圆,钱旭,等. 益肾蠲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7):148-150.
[3] 党芙蓉. 益肾蠲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9):37-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