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
何煦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煦,. 浅析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J]. 中国艺术研究,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052.
摘要:
洛可可艺术风格形成于十七世纪,是近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艺术风格之一。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特点是繁复、绮丽。在今天的建筑、服饰、室内装潢中,人们仍可以看到洛可可风格的影子。本文详细探讨了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洛可可艺术服饰法国宫廷
DOI:10.12721/ccn.2024.157052
基金资助:

1 引言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洛可可风格是非常受欢迎的。在当时的室内设计、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中,研究者都可以找到洛可可风格的影子。与宏大的、庄重的巴洛克风格相比,洛可可风格无疑是轻浮而俏皮的。它对现代建筑、装潢、服饰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深入研究洛可可风格的形成过程,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欧洲近现代艺术的特征。

2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形成于十七世纪。洛可可风格中的许多设计元素(如华丽的镀金内饰和复杂的细节)都来自巴洛克风格。虽然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与巴洛克风格是非常相似的,它们同样给人以富丽感、奢靡感,但是洛可可风格与巴洛克风格有本质的不同。洛可可风格并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夸张、宏大、激情四射,它更柔和、精致、轻盈、纤细。喜欢洛可可风格的贵族大多追求感官刺激和内心的轻松愉快。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品的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点,其色彩大多鲜亮明快。嫩绿、 粉红和猩红都是艺术家常用的颜色。

2.1 室内设计和装饰

洛可可风格最早出现在室内设计和装饰作品中。在法语中,“salon”一词仅指客厅,而洛可可沙龙指的是以洛可可风格设计的、位于整个屋子中央的房间。 “salon”的新含义与启蒙思想的诞生息息相关。在十八世纪,“salon”不仅仅指起居室,也指“贵族用来招待客人和进行理性对话的中央空间”。可以说,一个人所处的建筑环境,不仅是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洛可可沙龙的流行反映了那个时代贵族的思想与美学追求。

在沙龙中,洛可可式的内饰是十分常见的。这些精致无比的艺术品,反映了那个时代贵族对精致、奢靡、自由的生活的追求。洛可可式沙龙的特点是:精致、复杂、繁琐。多数设计者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们大量运用复杂的图案、蜿蜒的形状,其作品大多具有不对称性。此外,这些设计者非常喜欢运用较浅的、柔和的色彩。除一些浅色外,金色也是室内设计的常用颜色。设计师在设计门把手、吊灯时,会以黄金作为主要装饰材料,提升作品的精致度。

洛可可式沙龙经常在设计中使用不对称元素,这被称为“对比”。在进行室内装饰时,设计师倾向于在天花板和墙壁上雕刻一些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内容通常是抽象的,叶状或壳状纹理是当时最常见的图案。洛可可式沙龙的两个很好的例子是由让•奥伯特(Jean Aubert)设计的尚蒂伊小城堡沙龙王子餐厅以及由Germain Boffrand设计的巴黎Soubise酒店沙龙。这两家沙龙都呈现出典型的洛可可风格,其墙壁、天花板和装饰线条均具有“S”的基本形状,部分装饰是贝壳形的,它们与其他具有自然形状的装饰彼此交错,共同以精致的曲线点缀着沙龙[1]

2.2 家具

在洛可可时期,家具的设计理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洛可可时期的家具不再是笨重的、庄严的,而是纤巧而灵活的,给人以轻松感、愉悦感。家具的设计变得更轻巧。在聚会中,人们可以很轻松地移动这些家具,靠近彼此,进行交谈。并且许多特殊的物品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例如fauteuil chair,the voyeuse chair,以及the berger et gondola。洛可可时期的多数家具是独立式的,而不是壁式的,这体现了当时的贵族所追求的轻松愉快的多功能氛围。强度较高的桃花心木成为了使用最广泛的材料,镜子也变得越来越流行。

2.3 绘画和雕塑

在洛可可时期,绘画和雕塑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绘画中的洛可可元素与建筑、装潢中的洛可可元素是十分相似的,在作画时,画家非常喜欢使用蛇形线条,他们在室内情景时,会极力展现室内的装饰品。此外,当时的画家非常喜欢围绕嬉戏、爱与自然的主题进行创作。这说明,当时的画家其实没有将传统的创作主题如神话故事作为自己的创作主题,而是更多滴着眼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讯扎创作的灵感。

在法国,洛可可风格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走向没落。批评者指出,这种风格含有过多琐碎的装饰和多余的陈设。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一种更加朴素的风格——新古典主义开始在法国和欧洲其他地区流行起来,它迅速取代了洛可可风格,成为了服饰、建筑、装潢等领域最受欢迎的风格[2]

3 洛可可风格的形成

洛可可风格的形成过程与艺术和设计领域的许多风格的形成过程有一定的差异。洛可可风格不是一种全新的风格,而是由之前的一种重要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演变而来的。然而,洛可可风格比巴洛克风格更轻盈、更优美。

3.1 法国的洛可可风格

在1638年到1715年统治法国的路易十四国王十分热爱巴洛克风格,因此,巴洛克通常被称为路易十四风格。路易十四去世后,他的曾孙路易十五在五岁时登基。1723年之前,路易十五的叔叔替他参政议政,1723年,路易十五开始正式参与政事。这意味着,年轻的路易十五的统治根基并不牢固。

由于路易十五并不像路易十四那样雄心勃勃,他在位期间,由路易十四建立的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开始发生变化,以法律制度为例,皇室中的诉讼开始变得不那么公开,很多案件都是以私密的方式审理的。此外,宫廷中的每个元素都开始变得不那么正式,室内装潢的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洛可可风格开始萌芽。

成年的路易十五与他的情妇蓬巴杜夫人一起对对凡尔赛宫进行了装修和翻新,他们运用了一些非常轻盈明快的元素,这种独特的活泼而俏皮的风格很快就受到皇家协会的欢迎。后来,人们将这种风格成为洛可可风格、路易十五风格或路易•昆兹风格。

3.2 德国和奥地利的洛可可风格

最早出现在巴黎的洛可可风格,并在法国风靡一时。1730年,这种风格已对法国的邻居——天主教国家德国和奥地利产生显著的影响。德国人和奥地利人运用洛可可元素,在装潢时极尽奢华,他们不仅在装修皇宫时运用洛可可元素,也在装饰教堂时加入一些活泼俏皮的元素,洛可可风格成了时尚界的宠儿。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Wieskirche是德国最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之一,它是由两位著名的设计师J. B.和Dominikus Zimmerman在1740年设计的,其白色墙壁上的精美雕刻和粉彩装饰,体现了洛可可风格之活泼明快[3]

3.3 意大利的洛可可风格

法国南部的一些商人和艺术家将洛可可风格传到意大利,威尼斯、罗马和米兰成为家具和装饰艺术领域的“时尚之都”,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设计者和画家在创作时大量运用洛可可元素,他们留下了许多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洛可可风格与当地的风格不断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西班牙殖民地风格。这种新的混合风格跨越了大西洋,进入了北美和南美。

3.4 东方的洛可可风格

在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洛可可风格被传入了东方。在中国,一些艺术家运用洛可可元素修饰许多传统的东方装饰图案,形成了一种带有中国元素的独特的洛可可风格[4]

4 对洛可可风格形成过程的思考

4.1 启蒙运动的影响

洛可可风格是在启蒙时代产生的,启蒙时代的哲学和科学运动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中,各个领域的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在新思想、新观念中,最重要的是“理性”。当时的人们认为,只能通过感官获得知识。这种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那个时代的思想家拥护个人自由、平均主义,支持立宪政府以及政教分离。原本等级森严的宗教体系和古老的君主制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致力于研究自然界和科学知识的学者越来越多,人们对自然和科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深入。光学、化学、天文学……涉及各个方面的科学研究对西方人理解世界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西方人的世界观也受到探险家、殖民者及环球航行者的影响。人们惊讶地发现,无论是科学世界还是文化世界,都极具多样性。文学艺术沙龙在这一时期十分流行。人们逐渐对宗教事务失去了兴趣,开始关注人类本身、关注现世生活。他们大胆地讨论世界的多样性,将自己对自然、对科学、对神秘的东方的理解融入艺术创作中。洛可可风格的作品中的丰富的花卉形象,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此外,在欧洲的建筑、服饰中,出现了大量极具东亚特色的元素。设计师尝试将东亚主题融入欧洲的设计作品,这反映了文化领域的全球化倾向。此外,关于意大利的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和庞贝古城(Pompeii)等被埋葬的城市的考古发现,让欧洲历史更具吸引力,人们开始从一些古老的艺术作品,如古罗马视觉艺术作品中寻找创作灵感,因此,一些洛可可风格作品带有古典元素[5]

4.2 权力的更迭

从理论上讲,在那个理性的时代,出现这种轻松而俏皮的艺术风格是非常奇怪的。其实,这种风格的出现正体现了权力的更迭。从事宗教工作的人不再享有特权,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本身、关注人类的欲望、人类的美,很多洛可可风格的作品都以普通人的生活为题材,而之前的多数作品以描述宗教生活为主。可以说,洛可可风格的形成,与理性主义的兴起是一脉相承的。它们承认“人”的作用,只不过,洛可可风格注重满足人的欲望,描绘人类的美,而理性主义则强调人的思维与智慧是独一无二的,人类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完成几乎任何事情。然而,在十八世纪晚期,伏尔泰和狄德罗等哲学家开始批评洛可可艺术,他们认为,这种奢华的艺术风格,是对艺术的亵渎,是不道德的。此外,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洛可可风格不能反映时代的特征,不能表达人们的诉求。人们开始关注来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作品,他们认为,这些作品能够真正反映启蒙运动中的民主、博爱和理性等思想。这一时期的艺术家模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家,将启蒙运动中的思想与观念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以视觉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于是,洛可可风格逐渐没落,新古典主义风格逐渐兴起[6]

5 结语

在十八世纪,最先起源于法国的洛可可风格是欧洲大陆上最流行的艺术风格。当时,法国的贵族追求奢靡与享乐,他们豪掷千金,聘请设计者、艺术家描绘现世生活的美好,用昂贵的黄金装饰和明快美丽的花卉装点自己的居室。深入研究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探究该风格的形成原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欧洲近现代艺术的特征。

参考文献

[1]申明倩,高梦.法国路易十五时期洛可可家具的女性化设计倾向[J].包装工程,2019,40(18):145-151.

[2]李菁.浅析前古典主义时期的洛可可风格[J].黄河之声,2019(14):71.

[3]张静,王熠,谭佳佳.路易十五时期法国家具艺术研究[J].艺术品鉴,2019(21):17-18.

[4]崔超华. 法国洛可可绘画中东方元素的艺术表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9.

[5]阚力.洛可可艺术风格形成的思考[J].美术文献,2019(03):41-42.

[6]徐士福.洛可可风格在清代广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1):32-3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