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减”政策背景简述
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向纵深挺近,全面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与之相适应的国民素质、社会环境、文化素养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提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人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激发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不断创造反映新时代中国风貌、促进人类进步的精神文明成果,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提高审美修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同时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要健全学校美育人机制,面向人人,让所有在校学生都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从总体上促进各级各种学校美育的发展,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
自从2021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规范包括线上和线下培训,真正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承担工作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即“双减”。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随着书画教育在全社会的推广与普及,书画艺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双减”之下,如何让书画艺术更好地走进校园并将书画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推向更高位。在此背景下,基层美术馆如何走进校园,笔者以十堰市美术馆的实践为例,探索基层美术馆书画艺术进校园问题及对策。
二、十堰市美术馆书画艺术进校园现状瓶颈
十堰市美术馆作为国家公益场馆,由于经费有限、场地有限、时间有限等种种原因,书画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推进书画艺术进校园过程中,往往是一阵风,进入学校有限,聆听的师生有限。更像是走过场,没有规划,没有统筹,往往在声势浩大的进校园活动后,就像任务已完成了,各方偃旗息鼓,各自归建,走完流程就大功告成了。普及数量有限,覆盖范围有限,距离不够,深度不够,广度不够。文艺进校园不能止于“进”校园,不能流于形式,要在深入推进中走近学生,在距离上进一步拉近青少年。
三、对策研究
在探索传统书画进校园再“进”一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系统、有力的举措。“双减”一方面使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对体育、文艺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有了更多的选择时间。传统书画艺术进校园往深里走,不仅要继续推进馆校联盟,讲演结合,还要通过具体抓手扎根、落地。在学校设立相应的社会组织、开设兴趣班,邀请名家名师结对或驻校指导,在学校里形成文艺百花齐放、孩子各展所长的良好气氛,促进书画艺术知识进课堂、进教材,开设相关选修课乃至必修课程。而走出学校又是一种走进校园,建立培训基地、体验基地,为孩子们在文艺上提供更多的“玩”的机会,充分利用不同的团队,如专业场地、学校美术老师、私人画院、民间达人等。还可以通过新颖的形式、多彩的呈现来表现艺术。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繁重的课业和游戏中吸引到内涵丰富的文艺作品上。
1、 精品展览进校园 新时期美术馆的基本职能就是“免费开展”,策展、办展。所有的展览都是免费的,针对任何群体,当然也包括未成年人,即学生。以十堰市美术馆为例,每年(6-8)个展览,参观人数约上万人次,近些年,无论是展览质量,还是作品水平都相当高。每年还有针对未成年人的专门展览,例如:历届十堰“萌芽杯”少年书画优秀作品展等。都吸引了众多青少年朋友前来参观,提高了见识,增进了艺术水平,对青少年朋友的书画艺术修养,起到了很大帮助作用,美术馆对此也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对于一些优秀的展览和作品,对于青少年朋友和同学们从参观量上来说还是略显“寒酸”,这里可能是课业过重,没有时间参观,也可能是宣传力度不够,不知道有展览等等原因。因此,美术馆完全可以学习国家推出的“戏曲进校园”“图书进校园”的政策,采取“精品展览进校园”,通过 “馆校合作”的方式,把大型展览浓缩一下,把精品推向校园,定时、定期在各个学校进行“巡展”,真正起到“推送”的作用,产生视觉“冲击力”,让这种“送货上门”的服务常态化,定期化,制度化。美术馆通过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策略,一定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青少年朋友们的美育修养,让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真正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的视野,走进学生的内心。
2、志愿者服务进校园 为解决“双减”政策执行中的难题,我们可以在教育局和文联等单位的支持下,联合社会力量比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高校教师、老年大学、退休教师、文艺科普志愿者、高校学生和社区志愿者等机构,组成志愿服务队,进校园助力“双减”实践活动。以“制度化”的社会实践为中心,以“常态化”志愿服务为重点,以“特色化”美育教育为亮点,多途径、多形式进行书画艺术辅导、兴趣实践、兴趣拓展等课程后服务,以培养学生和父母的实际需求,融主题性、广泛性、科学性、公益性于一体。学校在“1+N”项目后,服务教师、志愿者库招募大学生、家长特长志愿者等,以达到志愿服务供应方和学校的需求方双向对接。通过数据库建设自己的选课平台,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为各年级的学生提供丰富的选课课程。在课后为学校提供非学科的培训活动,送课程项目进学校,送流动美术馆进学校。
3、空中课堂进校园 要让美术书法理论在线上线下都能与用户亲密接触,就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融媒体”的时代优势。利用网络视频课等现有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外各类艺术资源,合力建立开展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学习品质的机制。充分利用数字美术馆平台,和“大数据”资源,推广学习书画艺术。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以现场的书画笔会活动与网络直播相结合,扩大群众文化活动的受众覆盖面与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和分享书画艺术的教学短视频,美术馆还应探索以文化艺术培训直录播、艺术慕课与文化社群运行相结合的崭新培训模式。在微信公众号上举办优秀作品线上展览活动,展出优秀作品,登录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观看,将优质的文艺大餐以更加便利的方式送到百姓和校园师生的身边。随着有效的宣传推广,也保证了美术馆线上直播的点击量和观众人次,直播活动的观看人次十分可观。这些新思路也为探索书画艺术进校园提供了新思路。
4、 美术馆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职能优势、信息优势,让学校年轻的美术、书法老师,定期与业内的“大咖”,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和帮扶,如:十堰市美术馆在2021年办了几期“弘扬工匠精神”现场公开课。还可以通过画院的老师与学校老师开展“拜师学艺”,师徒结对,这样可以提升学校美育老师的实操水平,增强能力,增进友谊,扩大交流,通畅信息渠道,促进美术馆的策展、办展质量,更好的服务大众,贴近校园,走进师生,为书画艺术走进校园起到助推作用。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探索实践,十堰市美术馆在今后的公共文化服务中,能够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完善书画艺术进校园的路径,高效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发挥好美术馆的社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