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能够加强学生对艺术背后文化的探求与了解,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具有深刻意义,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其育人效果。
一、民间艺术渗透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能够加强学生对艺术技能和艺术文化的了解,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另外,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艺术能够将音乐与艺术相结合,促进音乐教学创新。
(二)提高教师素质。把音乐教学和民间艺术有机结合,对教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完善的艺术知识和较高的艺术素养,才能够开展高效的音乐教学,进而实现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艺术要求教师将音乐与艺术相结合,加快教学创新。而这一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艺术教学能力和音乐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丰富课堂组织形式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一般都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结合教材中的曲目,通过模仿跟唱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教材中的曲目,教学组织形式非常的单调,所以很多学生更喜欢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流行歌曲。如果将民间艺术和小学音乐结合,教师可以开展多种教学形式,比如小组合作探索民间艺术的发展史,小组合作表演民间艺术才艺展示,比如二胡、萧、古筝等等。给予学生一个才艺展示的机会,从而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二、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实践研究
(一)追本朔源
每一项民间艺术都有其发源地,教师在讲解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应该要积极
主动的将民间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朝代、代表人物,以及反应的社会生活全部都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和生活,理解民间艺术所反映的现实情境。例如在讲授:《折纸船》这首歌曲时,初看题目就知道本首歌和民间艺术密不可分,透露了浓浓的艺术气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教师将窗花这项民间艺术展示出来,因为制作窗花的过程中,就使用到了折纸的技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窗花的历史发展背景、窗花的创作手法、窗花的代表人物,以及窗花所反映的社会情境等等,这些都是窗花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积淀,首先在历史背景下,窗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其次窗花的历史发展背景是:造纸术的发明,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让窗花成为了我们教学互动最高效和速度的学科。教师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了窗花发展的历史、创作手法,以及所反应的社会情境,所以在追本朔源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一些传统节日喜庆的气氛可以利用窗花来渲染。因此通过追本溯源知道,窗花的育人价值是:引导学生感受喜庆的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因地制宜
将民间艺术和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从身边研究起,将自己的家乡
所保留的民间艺术和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发挥因地制宜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京剧锣鼓》这首歌时,由于本地区的京剧发展的非常好,经常举办一些京剧比赛。民间艺术要想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必须要将教学新知识和民间艺术完全融合。本地区在京剧方面的成就主要有:空城计、穆桂英挂帅、浑泪斩马谡等剧本的演绎。播放本地艺术家们在演绎:“空城计”这则故事,通过观看演员们对“空城计”认真仔细的表演,学生理解了“空城计”所展现的对人才的标准,即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凡事遇到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要保持冷静,理清楚对方的性格和爱好,科学高效的开展训练。例如在讲授:《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时,本首歌略带悲伤的气氛,而本地有很多老艺术家能够将二胡拉的非常不错,而且将二胡带出了国门。因此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本地艺术家们在利用二胡演奏这首歌时,学生细细地结合音色和音调对歌曲进行品味,因为二胡的音色的悲凉,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首歌听起来有些悲凉,告诉我们生活来之不易,应该要好好珍惜。
(三)创新实践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不同的艺术表达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展示出与众不同,肯定是在预习环节中做好了准备。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主题任务,让大家共同选择。比如在讲授:《蜗牛与黄莺鸟》这首歌时,本首歌是将蜗牛和黄莺鸟二者之间的对话交流展示出来。皮影戏是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发展史,皮影戏的题材也大都是反映人们的生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蜗牛和黄莺鸟的皮影,随后开展活动,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位控制蜗牛,一位控制黄莺鸟,跟随者音乐来进行操作,将蜗牛和黄莺鸟的动作行为来表示出来,犹如为台下学生展示一幅生动有趣的动画。皮影作为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在理解与传承的过程中,学生知道皮影戏有专属的剧本和皮影,但是对皮影戏进行创新改革,将书本上的内容作为皮影戏素材,引导学生悉心认真的制作不同的皮影,构思如何将课文内容通过皮影展示出来,充分体现了创新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中进行艺术渗透需要教师积极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艺术学习途径。为此,应加强学生的继承学习,强化民间传统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复制,让学生临摹民间传统艺术,学习皮影、秧歌、社火等,使学生深入了解民间传统艺术的构思、制作和创编,体会民间艺术的造型变化、色彩、线条、风格等,保留民间艺术中的精华。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运用重组、移情、变化等手法对民间艺术进行创新,创作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作品。另外,还可以鼓励教师讲民间艺术与世界艺术相结合,在民间艺术创作中注入时代元素,增强民间艺术的时代性。
结语
总之,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高,民间艺术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传承与弘扬文化的意识,将民间艺术和小学音乐教学有机的相结合,彰显民间艺术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徐银银.小学音乐教学组织的有效路径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0(06):31.
[2]桑淑平.民间艺术课程育人功能的开发与研究[J].新智慧,2020(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