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在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楠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楠 ,. 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在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儿科杂志,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9121.
摘要: 分析在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中执行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儿科住院部2023年1月~12月期间在岗护士30名,均行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对比层级管理前(2023年1~6月)与层级管理后(2023年7~12月)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分析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管理后护士基础知识(97.27±2.03)分、专业技能(97.26±2.14)分、急救技能(96.48±2.05)分、语言交流(97.57±2.03)分、病历书写(96.45±2.48)分均高于管理前(t=11.522,8.322,11.189,11.079,8.176;P<0.05);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后护理服务(90.63±8.85)分、护理安全(92.48±6.32)分、护理文书(92.72±5.69)分、基础护理(92.88±6.57)分、健康宣教(94.02±5.42)分均高于管理前(t=4.230,4.135,5.738,8.318,7.065;P<0.05);管理后患儿家长满意度96.67%较管理前76.67%有明显提升(x2=5.192,P<0.05)。结论: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可显著提升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质量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同时可改善患儿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 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
DOI:10.12721/ccn.2025.159121
基金资助:

儿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免疫系统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和并发症的影响。儿童在医院环境中常常感到恐惧、焦虑,对治疗过程难以理解,依从性不高[1]。针对住院儿童生理、心理特点需采取有效护理管理可为患儿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促进其疾病康复及身心发育,有助于避免并发症及意外伤害,保障儿童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安全,提高生活质量[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患儿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儿科住院部的护理管理中,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可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分工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各层级护理人员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为患儿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实现护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个性化,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3]。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的应用价值,可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效率、保障患儿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儿科住院部2023年1月~12月期间在岗护士30名,年龄、护龄依次为20-48岁、1~20年,平均值依次为(35.36±10.12)岁、(6.81±2.02)年。将其分为层级管理前(2023年1~6月)与层级管理后(2023年7~12月)。纳入标准:①均有护士职业资格证书;②自愿配合科室管理;③具知情同意条件。排除标准:①不在岗时间≥1个月;②护龄<1年者;③中途转岗者。

1.2方法

1.2.1不同层级护理

从专科能力、资质方面,对儿科护士进行分级,具体包括高、中、初级责任护士,护士长在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中作为总负责人,负责制定和执行护理政策和标准操作程序,监督护理实践,协调资源及护理团队的工作,处理护理相关的紧急事件和问题,同时也需要与医生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以确保整个护理团队协作顺畅,全面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高级护士负责协助护士长管理科室,监督护理实践,评估护理质量,协调工作安排和人员配备,指导和培训下级护士,检查、指导下级护士处理护理相关的紧急事件和问题。同时承担与家属的沟通工作,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促进患儿的康复;中级护士通过协助管理初级护士,多执行高难度护理操作,通过健康宣教以及下级护士培训,保证日常的护理工作顺利展开。并参与护理方案的制定,协助评估护理质量,并协调好各项工作;其初级护士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执行医嘱,负责日常护理工作和对患儿的监测。初级护士在实际操作中参与直接护理工作,保证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使各层级护士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建立层级护士岗位职责,规范层级护理工作流程,丰富层级护理内容,持续性改进护理质量,从而提高儿科住院部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全面的护理保障。

1.2.2层级搭配排班模式

在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中实施弹性排班,尤其是在高峰工作段和夜班时段增加护士人力,以满足患者需求,同时需保障各排班的技术力量均衡性及护理连续性。①排班方法:采用高年资与低年资护士搭配排班,弹性排班,在高峰期、薄弱时间段、夜班均需按照充足的护士,提高排班护士和技术力量二者之间的均衡性,保持护理连续性和规范执行。每班次有1~2名护士年资在5~10年以上,可保证团队中有经验丰富的护士,能够在关键时刻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②班次设置:每个班次安排两名护士,其中一个年资在5~10年以上。此外,根据护士的学历、临床经验及技术能力,实施分层级上岗制,设立层级管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团队的整体素质。

1.3观察指标

1.3.1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对比管理前后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急救技能、语言交流、病历书写评分,均设置为百分制。

1.3.2护理质量:对比管理前后的护理服务、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健康宣教评分,均设置为百分制。

1.3.3患儿家长满意度:十分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软件选取SPSS26.0,计量资料依托(`x±s)表述,经由t检验,计数资料依托(%)表述,经由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存在显著意义。

2.结果

2.1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比较

管理后,护士岗位胜任能力较管理前有明显提升(P<0.05),见表1。

表1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比较(`x±s,分)

截图1742194789.png2.2护理质量比较

管理后护理质量较管理前有明显提升(P<0.05),见表2。

表2护理质量比较(`x±s,分)

截图1742194809.png2.3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管理后患儿家长满意度较管理前有明显提升(P<0.05),见表3。

表3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n(%)]

截图1742194870.png3.讨论

儿科住院部护理主要为年龄较小的患儿提供护理服务,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患儿身体素质较差,病情复杂多变,需要护士具备高超的护理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方可为患儿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患儿在接受治疗时会有恐惧甚至是抵触心理,护士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心理暗示,使其接受治疗。因此,儿科护理工作量大,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儿科护士相比于其他科室,常出现人手不足,工作压力等问题[4]。但大多数年轻护士专科技能水平低、临床经验缺乏且不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因此,需对儿科护士采取有效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儿科住院部护理质量。但儿科住院部常规护理管理未做到充分专业化,护理人员对儿童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导致护理质量不稳定。由于医护人员对儿童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相关设施设备不完善,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增加了患儿发生意外的风险[5]。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不够畅通,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部分医疗机构在护士的教育培训上投入不足,导致护士对儿科护理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有限,难以保障儿童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6]

儿科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与护理质量及安全的关联密切,对个人及科室的发展具有极大影响[7]。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仅限于基础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而对护士深层次的培养缺乏重视,不仅无法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作用,而且无法使其专业能力获得有效提升[8]。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是儿科护理质量的基础保障,儿科护理工作要求护士的专业性及技术性过强,且服务对象特殊,若未能严格监控护理管理工作中高频及高风险问题,极有可能导致护理服务缺陷的发生,从而降低护理质量。本研究中儿科住院部将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后改为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管理后,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护理质量、患儿家长满意度较管理前均有明显提升(P<0.05)。提示,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可增强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提高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患儿家长满意度。分析原因: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通过合理配置高、中、低级护士,可以根据患儿的需求和病情严重程度,分配适合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高级护士可负责更复杂、需专业技能的护理任务,而低级护士可负责基础护理工作,如此可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又能充分利用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整体护理效率与质量[9]。低级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与高级护士的密切合作,有助于其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从实践中学习的机会能够促进护士的职业成长,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护理技能。不同层级护士在共同完成护理任务中,需要相互协作、沟通和支持,有助于建立一个紧密合作、高效运转的团队,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增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根据儿科住院部护理的实际需求和护理人员的能力,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避免高级护士过度集中于日常基础护理工作上,让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到需要高级护理工作中,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益。通过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合理搭配与管理,可确保患儿的护理需求得到快速响应和满足,尤其是能够及时解决患儿及家长的疑问和问题,从而显著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10]

综上所述,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搭配管理可提高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质量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优化整体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和实施的有效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红,刘晓华.分区患儿管理联合分层次护理人才管理在儿科住院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3):1936-1939.

[2] 杨继伟.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7):137-139.

[3] 孙艳芳.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4):167-169.

[4] 王菲,刘静,王金凤,等.层级式责任制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23,20(6):97-100.

[5] 马媛媛.层级式责任制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2,19(6):54-56,60.

[6] 陈国伟,徐芳,周保玲,等.系统化管理模式在综合性医院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08):154-156.

[7] 张世梅,武玉娟.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甘肃科技纵横,2017,46(11):97-98+80.

[8] 张燕红.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3,20(10):32-35.

[9] 刘翠珍,陆红.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6):985-987.

[10] 孟娜.关于层级式责任制护理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3):17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