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顺应时代的呼唤,解决社会问题,中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的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语文教育经典文学教学模式的加入,语文教育逐渐凸显出自身的人文性和民族性的特点,符合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的要求。
1.经典文学的概念和价值所在
1.1经典文学的概念分析
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经典文学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很大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经典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权威文学,经典文学是超越时代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经典文学是一种文学记录,经过历史沉淀成为权威和典范,经过历史长河的批判至今仍可以被接受。可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经典文学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仅认为经典文学是一种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什么是经典?经典是一种时代的象征,所有新事物的交叠更替都是由经典创新而来。何为经典?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因此,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如果你想经典文学作品永远流传,就必须要表达出一些时代独有的特征。
1.2经典文学的价值所在
1.2.1经典文学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华
经典文学应该与更强大的民族精神相联系。例如,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所代表的内涵不仅是古代人类生活的精神准则,同时也是现代人道德标准的体现。经典可以超越历史的界限,成为永恒。正是由于民族精神的永恒性,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可以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那么便可以成为经典。
1.2.2经典文学是人们的“心灵鸡汤”
当前,社会竞争加剧,随着“快时代”的到来,现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好像被按了“加速键”,然而,生活质量也像是因按下的“加速键”而急速下降。经典文学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发展成为现代年轻人的“心灵鸡汤”,经典文学的嵌入似乎给一切按了“暂停键”,让当代年轻人驻足在经典文化的涓涓细流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熏陶。经典文学可以拓展现代人的心灵空间,注重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
1.2.3经典文学是为人处世的教科书
无论是中国经典文学还是西方经典文学,它的主要意义都应该是启迪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为人处世方法。经典文学以书面的形式阐述了不同时代对人才培养和道德教育的要求,就像是一位智者,站在你身后给你提出最合理的建议。
2.高中语文经典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育体制的影响
随着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许多学校都将研究策略转向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更高的成绩,并引入可持续的学习模式,但是,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相对较难,学校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许多教师只注重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对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学习需求,因此,语文学习逐渐成为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失去了语文学科的本质意义。
2.2学生阅读经典文学存在的问题
经典文学的文化内涵就代表着它有一定的深度,同时,某些经典文学不像通俗文学那么容易阅读,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要求。当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词语或句子是很难理解的,学生容易产生一种误解,有些学生干脆放弃。另外,经典文学,尤其是外国文学作品,虽然它本身是一部经典作品,但学生能够精准翻译或解释它的资料相对较少,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除学生的疑虑,这是常见的现象。
3.高中语文经典文学教学实施方案
3.1国家力量的指引
在国家层面,要大力宣传经典文学,尤其是传递民族精神。同时,在培养下一代的过程中,国家应运用强有力的手段,根据国情需要,使各大中学能够真正的把经典书籍引入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
3.2学校、家庭的影响
在学校里,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加强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学校可以开展阅读文学作品和品味经典文学艺术的活动,改善学校图书馆,增加经典文学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在家庭中,家长应加强自身的内在文化修养,多阅读经典文学书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3选择权威解读进行作品讲解
高中语文教师在解读经典文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合理地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对于权威的经典文学解读专家的观点,当学术界对某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达成共识时,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经典文学时,应该尊重权威的观点。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对经典文学的观点过于陈旧,需要调整。教师在进行经典文学的解读时, 不仅要尊重权威的观点,还要及时更新权威解读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4转变经典文学的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教学是在经典文学解读的早期阶段进行的,但由于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多,课时紧,教师并不特别重视经典文学的教学,经典文学的教学更注重结果,即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有的经典文学的阅读也被简化了,只是告诉学生故事的内容,这种方法降低了学生对经典文学阅读的兴趣,不利于阅读技能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改变经典文学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卡夫卡的《变形记》教学时,首先可以让学生理解现代主义的内涵,并对作者卡夫卡进行一定的了解。结合“荒诞”“ 异化” 这些内容的讲解,进行文章的深层次阅读。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从只关注文章中心思想的阅读形式发展到更加重视经典文学作品的整体价值,能够让学生品味文章的核心内容,体验经典文学阅读带来的快乐。
3.5培养学生的文学史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人们很容易将经典文学的教学与其他文章的教学混为一谈,教师可以感受到经典文学的独特魅力,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典文学的学习与其他教学文章的学习没有区别,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经典文学的独特地位,还要对学生进行文学史的教育,因此,经典文学不能孤立地在微观层面上进行教学。例如,在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教学中,可以将鲁迅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行讲解,并拓展地给学生介绍同一时代背景下其他的作品风格。让学生了解到1917—1949年间并不是只有启蒙文学或革命文学,还有巴金、茅盾、沈从文等自由主义作家的作品。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史观,对经典文学的认识更加深刻,让学生经典文学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
3.7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现阶段,由于考试带来的压力,高中语文教师对经典文学的阅读教学重视不够,阅读教学被简化,而学生的经典文学阅读体验较少,新的教学标准对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课外阅读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更加重视经典文学的教学。
现代社会功利主义太多,一些人的精神世界变得空洞而肤浅,经典文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在人类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典文学可以传承民族精神,丰富人文精神,弥补现代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姚庆怡. 经典文学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渗透[J]. 新课程·中学,2018(8):47.
[2] 吴琼蕊. 经典文学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渗透[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1):191,193.
[3] 刘彦莉.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文学教学[J]. 读写算(教研版),2014(11):274-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