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改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负性心理的作用分析
余明香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余明香,. 心理护理对改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负性心理的作用分析[J]. 心理学研究,2023.11. DOI:10.12721/ccn.2023.157177.
摘要:
目的:探析对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改善其负性心理的作用。方法:纳入40例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均于2022.01-2023.01期间收治入院,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分组(n=20),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实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不良情绪(HAMA、HAMD)评分对比大致相同,P>0.05。干预后,实验组较低,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均大致相同,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于家务、休闲及户外运动等评分上均较高,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对比均大致相同,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态度、护理人员周到度、护理环境及健康教育等满意度均较高,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不仅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还可促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在本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大力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颅脑损伤;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3.157177
基金资助:

颅脑损伤作为神经外科的危急症之一,其严重性不仅表现在其高死亡率,更在于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人体大脑组织的复杂结构和脆弱性,外力重击、颅内高压等因素可能导致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等严重后果,威胁患者生命[1-2]。由于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较为复杂,因此大部分患者在康复期都会出现焦虑、抑郁、应激等心理健康问题。焦虑、抑郁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负性心理状态的出现,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恢复周期[3]。既往,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仅针对病情,缺乏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关注,无法满足这一复杂病例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因此,针对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还能显著提升治疗整体效果[4]。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心理护理在改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负性心理状态中的作用,以期在实践层面上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康复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降低社会医疗成本,现将探讨结果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来自本院神经外科,均于2022.01-2023.01期间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均为20例,一般资料,组间未显示出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一般资料(x̄±s,%)image.png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颅脑损伤诊断标准[5];(2)患者需长期居住于本地,以便出院后进行随访;(3)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家属明确表示不接受心理护理;(2)具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如晚期癌症、重症感染、终末期肾病等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所有工作都应以患者为中心,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引导他们参与康复训练。

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1)健康教育:由于大多数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缺乏了解,再加上对康复结果的不确定性,这往往会导致他们情绪波动,血压和心率出现不稳定,甚至表现出拒绝合作的行为。为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介入,向患者详细解释颅脑外伤相关的信息,并强调保持良好心态对康复的积极影响,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促使他们积极配合医疗团队的工作。(2)心理护理:考虑到患者在病情严重程度、家庭背景、文化水平及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心理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基于此信息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提高方案的适应性和可实施性。同时,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给予耐心和详尽的解答,并尽量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以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他们的信任感,为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那些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展现出更大的耐心,引导他们进行语言练习,并通过鼓励的方式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3)疼痛管理:疼痛是导致患者情绪负面化的常见原因,不同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各不相同。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并通过交流了解他们的疼痛感受。对于轻度疼痛,可以尝试通过播放轻音乐、观看电视节目等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于严重影响患者休息的剧烈疼痛,则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支持,以减轻患者的不适。(4)家庭支持:家属的持续陪伴可以有效地安抚患者的情绪。护理人员也应该向家属传授基础的护理技巧,使其能够在家中有效地协助进行日常护理。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更应定期进行身体清洁,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从而预防感染,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恢复环境。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程度,分别从抑郁、焦虑两个维度进行评估,抑郁评分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6]进行评定,焦虑评分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7]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证明其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2)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使用疲劳评定量表(FAI)[8]于随访1年后对患者三个维度进行评定,即家务、休闲及户外活动,每个纬度满分均为60分,生活质量越高,则得分越高。

(3)观察患者满意度情况,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一共包含护理人员态度、护理人员周到度、护理环境及健康教育四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对本院满意度即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负面情绪改善程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HAMD评分、HAMA评分大致相同,P>0.05。干预后,实验组得分均较低,P<0.05。见表2。

表2HAMD评分、HAMA评分(n=20,x̄±s)image.png2.2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对比

干预前,两组FA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各纬度评分均较高,P<0.05。见表3。

表3生活质量(n=20,分)image.png2.3患者满意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在满意度评分上对比均大致相同,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于护理人员态度、护理人员周到度、护理环境及健康教育等满意度均较高,P<0.05。见表4。

表4患者满意度评分(n=20,分)image.png3讨论

据统计,我国的颅脑损伤患者已达到十万人,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约为五分之一[9]。其中,交通事故是引发颅脑外伤的主要原因,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高达五万[10]。尽管医疗技术的进步已经显著提升了治疗成功率,但颅脑损伤引发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仍旧居高不下,总体病死率已达到5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1]。目前,治疗颅脑外伤的主要方法是采取联合治疗策略,即结合手术治疗与对症支持治疗,但这种方法效果有限,虽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但在术后恢复期,患者往往会因疾病的折磨和缺乏治疗信心而经历恐慌、紧张和焦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信心,而且还会影响康复护理的顺利进行[12]。因此,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术后恢复期,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干预,以缓解其不良情绪,为康复护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心理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方法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纠正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并促进康复护理服务的有效实施[13]。该模式强调护理人员应全面关注患者的需求,包括在治疗过程中提供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主动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以此改变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健康状态,以接受护理和治疗。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心理护理模式更加重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并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这些需求,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核心,通过提供人文关怀和展现人性化服务,在护理服务中实现个性化关照,从而显著提升整体护理质量[14-15]。心理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关注疾病的物理恢复,更注重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和优化,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负面情绪评分较低,P<0.05。考虑为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显著提高,减少了因不确定性导致的情绪波动。心理护理则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考虑为通过有效的疼痛管理,患者的疼痛感受得到了及时的缓解,减少了疼痛导致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同时,家庭支持为患者提供了必要的情感安慰和日常护理帮助,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P<0.05。考虑为健康教育提升了患者的认知水平,使他们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了他们的治疗信心;疼痛管理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了他们的舒适度;家庭支持则提供了必要的情感和生活上的支持。这些综合干预措施共同作用,极大地增强了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从而反映了这一新型护理模式的高效性和人性化特征。

综上,心理护理在颅脑外伤综合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为未来的临床工作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