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呈现为逐年升高的状态。该病是临床常见骨关节病变中的一种,会导致患者出现软骨缺损、软骨下骨囊变等症状,因此有必要积极实行治疗[1]。本研究主要是对关节置换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起到的干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04-2019.04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0例,女性40例,最小年龄66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72.50±6.50)岁。其中,严重性关节炎患者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5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对120例患者均以关节置换术来实行治疗,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①在患者麻醉生效过后,于其膝关节前正中线作手术切口,将膝关节进行充分暴露。
②彻底清除关节内的炎性滑膜组织,同时对外侧半月板、前交叉韧执行切除操作,后凿除骨赘、松解内侧痉挛软组织,于股四头肌下来执行膝关节置换。
③存在膝关节外翻状况患者,可以先将正下肢力线作矫正之后,将胫骨关节面在髓外定位系统协助下进行切除,并将股骨以髓内定位系统协助执行切除,髌骨则将周边增生骨赘清除,后执行平衡软组织、恢复软组织正常活力线操作。
④将假体植入后对其实行骨水泥固定,并常规对关节活动程度、固定状况进行观察确认,置留引流管并对引流量进行详细记录,若是引流24h-48h后无异常现象则实行拔管操作,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评分、膝关节活动评分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得分越高表示改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以(P<0.05)为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120例患者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评分、膝关节活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出现可由多因素所致,包括蜕变、创伤或是超重等,患者在患上该病之后会出现膝关节活动疼痛、活动受限等不良状况,严重干扰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积极实施治疗[2]。
随着当下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能够有效对该病起到治疗效果的手术方式之一。关节置换术主要是指,对患者患肢进行假体植入,从而让关节活动得到改善,促使生理解剖结构得到充分修复的治疗方式,具有着改善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者疼痛水平等诸多优势。此外,通过该手术方式的运用,能够在尽可能降低对软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来让患者膝关节达到患病之前的力学水平,属于当下临床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一种有效形式[3]。目前该手术方式主要被运用于受伤性关节炎、炎症关节炎等有着明显疗效,且对于严重骨关节炎、膝功能缺失或是无法长时间步行的患者有着更佳的疗效。相关资料表示,通过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置换术,能够充分改善其膝关节的活动程度,降低了疼痛感,在结合适宜运动锻炼之后,患者膝关节肌力能够得到显著恢复效果,提升了其活动能力,证实了关节置换术的运用价值[4]。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在经过关节置换治疗之后,其疼痛评分、关节活动评分、膝关节活动评分均比治疗前较高。说明采用关节置换来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改善了膝关节功能,证实其具有着较佳的运用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关节置换术来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能够充分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改善疼痛感并提升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因此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玉飞, 靳书祥.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现代养生, 2018,05(10):133-134.
[2]周广福, 朱伟民, 唐本森, 等. 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关节置换手术时机选择和疗效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 2017, 25(23):41-42.
[3]万顺新,江源,韩东明, 等.关节置换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价值评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5):163-164.
[4]王艳波, 马君, 付正, 等.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8(24):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