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诗词为例,浅谈培育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
黄雅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雅萍,. 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诗词为例,浅谈培育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J]. 当代中文学刊,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7099.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指出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文化自信的坚定对于国家的兴衰、文化的安全以及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诗词为例,探讨培育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为教师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传统文化两晋南北朝三国文化自信
DOI:10.12721/ccn.2022.157099
基金资助:

引言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关键任务。文化自信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它能够激励学生热爱我们的国家,并且能够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化,还能够从中汲取精华,拓展视野,增强文化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对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我们会收集各种各样的素材来丰富课程内容。这些素材涵盖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此外,我们还会收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比如诗歌、散文、宋词、明清小说等,以及反映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文章,如《短歌行》和《洛神赋》等。通过阅读和学习优秀的语文教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文化。这些教材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阅读这些教材,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并培养对文化的热爱和信心。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和学习这些知识,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国的文化。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和爱心的思想,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育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丰富的教材素材、培养对文化的热爱和相信、以及塑造积极乐观的精神品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国的文化,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这将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传统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文化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数教师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诗词了解有限,积累不足,缺乏教授孩子的能力。他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这些诗词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因此,我现在的努力方向是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探究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诗词,增强文化自信。

三、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诗词为例,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策略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这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精神核心,具有深厚的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以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基础。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不断提升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谱写出更加灿烂的篇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中华传统文化,它将其中的精华与现代中国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有益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为我们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中立足稳固提供了基础。在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中,通过教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三国时期,曹操、曹丕和曹植三位文学家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他们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他以睿智和野心而著称。他的诗词作品展现出强烈的自信和果断决断的精神。学生通过学习曹操的《短歌行》和《观沧海》等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他对于人生、政治和社会的思考,以及他所怀有的雄心壮志。在这些作品中,曹操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性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国家前途的远大抱负。曹操的儿子曹丕以情感表达和艺术美感为主题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学生可以学习曹丕的《燕歌行》和《白马篇》等作品,欣赏其中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进一步理解他对美和人生的独特见解。曹丕的作品注重情感的流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曹植是曹操的另一个儿子,他以华丽的形象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学生可以学习曹植的《洛神赋》和《明月上高楼》等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曹植的作品以其华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深沉思考。

陶渊明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和纯朴生活的向往。学生可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桃花源记》等作品,进一步了解他对乡村生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陶渊明的作品深刻地描绘了田园风光和平凡生活中的美好,通过他的笔触,学生可以感受到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纯真的向往。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歌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民歌,通过学习这首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敕勒歌以其朴素而富有韵律的语言风格,生动地描绘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和他们的豪情壮志。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分析敕勒歌,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古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

通过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诗词,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曹操、曹丕和曹植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思想,让学生在欣赏中领略到他们对于人生、艺术和社会的独特见解。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品则向学生展示了对自然和纯朴生活的向往,让他们感受到纯真与美好的力量。而敕勒歌则引领学生进入北方游牧民族的世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教师可以结合诗词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与当代社会进行对比和讨论,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诗词创作、演讲比赛、文化展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

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展示演讲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将诗词与历史、艺术、哲学等学科进行融合,促进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探讨诗词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进一步拓展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教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诗词,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词的内涵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人文素养。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