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探索
李智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智慧,. 三新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探索[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414.
摘要:
将德育融入课堂之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德育。将语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刻感受到德育的价值。本文探讨了在“三新”背景下——即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如何融入德育,希望使德育自然而然地融入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研究显示,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
关键词: 三新小学语文德育
DOI:10.12721/ccn.2024.157414
基金资助: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三新”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肩负起德育渗透的重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德育与语文教学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探索“三新”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足教材,挖掘德育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名为《我爱我的祖国》的课文,描述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发展,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再比如,课文《狼牙山五壮士》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壮士英勇抗击敌人的故事,展现了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五壮士的英勇行为,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守信是德育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名为《诚实的小男孩》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诚实而得到大家尊重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讨论诚实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是赢得他人信任和尊重的基础。除了课文内容,教材中的插图和事例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例如,在一篇关于环保的课文中,配有一幅描绘河流污染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这幅插图,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德育效果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升德育效果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德育渗透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德育内容。例如,在教授《小英雄雨来》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雨来的勇敢和机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将德育内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关于雨来故事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接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如雨来、敌人、村民等。每个小组通过讨论和排练,准备一段关于自己角色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还能在表演中体会到雨来的勇敢和机智。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德育内容,从而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雨来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品质,并讨论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不同的想法,并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还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游戏或竞赛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例如,设计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问答题或角色扮演比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德育知识。

三、组织实践活动,深化德育体验

实践活动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围绕德育主题,组织班会活动,如“文明礼仪伴我行”“诚实守信从我做起”等,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宣传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德育书籍,如《雷锋的故事》《爱的教育》等,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感悟人生哲理和道德力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班会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文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分享自己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中践行文明礼仪的经历和感受。通过这样的讨论和分享,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还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践行这些行为规范。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环保宣传活动中,学生可以制作宣传海报、编写宣传手册或进行街头宣传,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德育书籍也是一个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例如,《雷锋的故事》通过讲述雷锋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事迹,激励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德育渗透

家庭是德育的第一课堂。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推进德育渗透工作。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德育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如亲子阅读、志愿服务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有效地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德育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讨论话题。比如,在讲授《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父爱的伟大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章的文学价值,还能从中领悟到孝顺父母、关爱家庭的道德观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帮助社区清理环境、关爱孤寡老人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家长也可以参与这些活动,与孩子一起体验和学习,从而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结论:综上所述,“三新”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德育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这些路径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束南兰. 浅析语文教师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角色扮演[J]. 安徽教育科研, 2023, (22): 121-123.

[2]刘荣静. 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教育评价[J]. 教育, 2023, (22): 59-6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