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外文学的文化与审美比较
陈雨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雨婷,. 关于中外文学的文化与审美比较[J]. 中国文学,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258.
摘要: 由于我国与其它国家之间文化存在的很大差异,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民族精神和宗教信仰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等等,所以中外国家之间的文学文化与审美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在两者进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基础上,如何才能对文学正确看待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特色,这已经成为相关文学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先阐述了中外文化差异分析,然后又对中外审美意识形态差异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 中外文学;文化;审美
DOI:10.12721/ccn.2025.157258
基金资助:

引言:从整体上分析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特点和信仰与价值观,中外的文化他们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在文化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是多元特殊以及包容等特性,所以才形成了现如今的文学和审美差异化。

一、中外文化差异分析

(一)中外文学差异多元化

中外文学文化之间形成的差异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再加上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都形成了各自的经典文学,并流传至今,如此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比方说国外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还有我们中国的各种戏剧等等,这些都能强烈的感受到各种文学剧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和民族精神,但也因为时代的原因在很多作品上都赋予了一定的悲剧,还有就是对当时的人性和现实主义批判。深入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探究我们还能找到人性的一些优点和缺点,也正是这些悲剧的产生也让他们的作品更有深度和内涵,让后人观看起来耐人寻味。对国外的一些文学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到他们国家的文化和审美观念,那是因为多数文学中所透露出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观念都因为地区的不同而存在的差异,因此文学当中也呈现出了自然、艺术以及形式等美学。当了解到他国的文化特色与审美观念以后才能将当地的文学作品深度理解。相比之下我国的文学发展和国外去不去很大的差别,在历史当中从秦汉统一到现在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有他们独特的文学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也是多元化的,比方说唐朝的人们喜爱诗歌、宋朝的人们喜欢取词,现如今有没有喜欢歌曲,这些在内容和本质上也有所不同[1]

(二)中外文学差异独特性

从文学的角度作为出发点,他们在每一个时代上都会突出不一样的特征,比方说欧洲早期他们就比较信仰神学,就像文艺复兴的时候各种绘画和雕塑中所包含的文学都是对人性的关注,到了后来才变得逐渐丰富。有些文学作品中作家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创新和独立见解与他人区分开来,所以他们在不断的思考探索基础上,作品也突出了独特性。

(三)中外文学差异包容性

现如今我国的不断发展使得很多文学都已经不再独立,与国外之间的互相交流融合影响下这些文学也形成了相应的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语境。比方说中国的戏曲文学当中就划分为京剧、昆曲以及秦腔等等,他们的起源是不同的地方,流传到现在各部分都有相应的影响,呈现出来的戏曲整体都是多元化的,能看出戏曲文学自己独立的特点基础上也有着相互包容特征。国外的文学作品他们在艺术层次上无语了语言和诗意等内涵,文学发展当中国外也对世界文化有着巨大影响。就比方说中国的“雷雨”他的作品就是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时期人物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揭露了人性的特点,但这部剧也受到了外国戏剧的一定影响。所以说中国的文学有着包容性,融合了西方的戏剧文化特色,然后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戏曲文化。

二、中外审美意识形态差异

(一)传统观念影响中西方审美

因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有差异,再加上民族形态的影响,都体现出了传统观念对于中外生命有着明显的影响。中国自古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一直以来都奉行中庸之道,因此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过程中儒家思想和封建思想已经流传了数千年,深入到了人们的意识形态观点之中,包括现在人民也对此有所认识。所以说中国的古代他们始终没有办法脱离官僚主义,当有些人想开以后他们选择归隐山林,用我们国家人们的说法就是超俗,他们对于自然生态环境有一种独特的热爱,在自己生活和工作之间存在的矛盾不断激化基础上而选择去避开,尽情享受山水给自己带来的休闲,在文学作者的作品当中他们大多都会借助于自然景观来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和工作上一些怀才不遇的经历。比方说“西游记”当中的孙悟空他虽然很厉害而且敢于上天庭,身上有着七十六变、金刚不坏、长生不老以及火眼金睛,但最后还是被逼无奈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然后皈依佛门。“水浒传”当中108名梁山好汉他们在梁山起义的时候各个雄心壮志,最后还是以悲惨的命运收场,在那个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技,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归顺朝廷。西方的文学并没有像我们国家这样受到封建思想影响,他们相比而言更加自由,所以注重个人修养,看一些事物都比较开,经常会对人性方面展开讨论与探索,可以看出古代的西方充满了很强的积极性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二)个性认知影响中西方审美

中国古代很多文学作品在他的表现和意识形态上与西方的文学有着最大区别,从对人性的看待角度上分析中国人认为人性是本善的,但外国人却认为人天生就有着罪恶感,所以西方人认为人们只有经过生死离别之后才能超脱然后把身上的罪恶洗清。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外国人大多都会通过信仰宗教去完成,希望上帝可以宽恕他们的罪恶并帮他们普渡。虽然中国早期也是有佛教存在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思想的开放逐渐的更加相信无神论。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因此很多民间文学作品比方说西厢记讲的就是恋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有窦娥冤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悲剧,也能体现出中国人他们也对人性的善有所研究。

(三)审美表达差异影响中外审美

托物言志在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中是一种精神上的依托,无论是国外还是中国的文学都是一样,只不过在表达的方式上存在差异。中国的文学讲究的是一种意境,作者会利用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像“月下独酌”所描写的就是诗人孤独的情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你要是说出了自己对世俗的厌恶,描写出田园生活的舒适。国外人他们对于意象的表达都在表面上体现出来,比方说“墙上的钉子”作者会从印象派的角度上将那些和自己思想情感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描写,再回到主题。还有“鲁滨逊漂流记”和“老人与海”当中都表现出了西方对于自由的追求。在这些文化的影响下中外审美上所凸显出来的形态有所不同,都有着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也形成了各自文学特征[2]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区别使得文学作品当中的文化和心理都存在着差异。从两者的文学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之间既存在着差异也有融合之处,而中国的文学也能对此展开融合与吸收,再从中积极的创新,这样才能形成更有特色的中国文学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卫凤.关于中外文学的文化与审美比较[J].文学教育(下),2018(07):40-41.

[2]龙江.关于中外文学的文化与审美比较[J].才智,2018(06):16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