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国画教学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高中生对美术的感知能力与领悟能力已逐渐增强。在高中美术课堂上进行中国画教学,需要学生深层次理解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及其作品形神兼俱的特点。为此,美术教师要选择合适的中国画教学方法,抓准着眼点,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中中国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国画的认识程度不够
高中生将面对人生很重要的一大挑战:大学入学考试。为此,各级各类高中学校都会尽可能地安排更多的文化课教学,以保证文化科的学习时间。即使有美术课程,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美术鉴赏、素描教学,或者是迎合高中美术学业考试而安排教学内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中有一大原因是学校对中国画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认为中国画课程有可能浪费或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于是可能直接忽视了中国画教学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因此,要想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中国画进行系统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
随着当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愈来愈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一些家长在给孩子们选择学习绘画内容的时候,往往会侧重西方的透视、明暗、光影、色彩、肌理等绘画形式的培养,这就导致了他们比较少接触到中华文明的自有中国画,影响了他们对中国画的理解和兴趣,从而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三)教师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在近年来培养美术高考生时,高考美术更重视的是素描、色彩、速写等强调造型能力的绘画形式与内容,导致美术老师更注重对造型与表现技法的传授,在这样的高考指挥棒下,学生的学习形式主要表现为临摹、复制、画照片,这样的教学内容很少接触到中国画,也明显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难于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无法在中国画课堂感受到艺术创造的快乐。
二、高中美术课堂中国画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常以临摹为主,通过临摹,学生可以学习画作中优秀的基础构图模式、绘画技巧、笔墨技法,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加以渗透自己的一些想法,进行不断提升。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范本时,一定要仔细、慎重,选取一些便于学习的优秀范图,指导学生临摹,感悟和领会前人遗留下来的优秀技法和知识。临摹练习还可帮助学生对中国画的相关绘画技巧、画作类型、材质、笔墨选择等进行了解和掌握,懂得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要达到不同表现效果时需要进行怎样的用笔用墨、技法等的表现,便于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而进行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中国画的创作技巧、教学规律等全面研究,为学生提供必要有效的指导,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完成中国画临摹作品的制作,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中国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重视学生中国画技法的学习与表现
传统中国画通常以点彩、勾线、渲染、皴擦、叠加等方式达到表现效果,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发展出很多对渲染、皴擦、叠加进行处理的效果,如水渍法、拓印法等。学生在临摹时,可以不再局限于使用传统绘画技法,课堂上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或者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中国画临摹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喜好及兴趣点渗透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仅停留在欣赏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必须鼓励学生亲自拿起画笔进行创作,创作能够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作品中,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中国画表现的乐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准备纸笔等中国画工具进行课堂练习,只有通过身手脑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才能够感受到中国画勾、皴、染、点不同的表现形式与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不同笔法的表达效果。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与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体验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也是情操的陶冶。
同时更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的精髓在于传神,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画构思与表现方法等不要有过多的限制,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大胆进行创造。教师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意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每一幅成功作品的完成都能够令学生体会到艺术创作的乐趣,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进行中国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构图、自己表达,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进行不断实践,在不断的作业训练与技法练习中提升绘画技巧,感悟中国画的神奇。
(三)培养学生的“写意”造型观
中国画有自己的独特方式表现物象和反映生活。中国画家在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进行表现时,往往运用的是提炼、概括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以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表达作品时,强调寄寓性、曲折性和抒情性。这就是以重“神”轻“形”表现方式的“写意”中国画,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在中国画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堂内,从课堂内走到课堂外,课内课外相结合,应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写生训练,后进行创作,大胆表现自己对水墨的运用和对中国画画面的构图认识,也可以不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观察生活、研究对象、搜集素材,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地表现。因此,在中国画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传播。
(四)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化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画已自成体系,中国画家常常在画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使诗、书、画、印巧妙融为一体。历来中国画大师几乎同时是书法家和诗文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又阐释了诗画的同一性。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文学艺术家的审美趣味、主观感情、思想倾向关系极大。主要表现为诗书画印在一幅画上的完美结合,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在世界美学、艺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画史上的“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十里蛙声出山泉”之类的故事,以文学性的支持,传达作者心境、托物寄情。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与理念的影响下,高中美术教师在中国画教学时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强中国画课堂的趣味性,侧重培养学生中国画技巧,提高学生中国画绘画能力。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有一定的差别,它是一门相对轻松、氛围愉悦的教学活动,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才是成功完成高中阶段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手段。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美术教师只有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以实际行动让美术课堂流光溢彩,才能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蔡梦琳.高中美术课堂中国画教学方法探析[J].新课 程(中学),2019(4).
[2]段丽景.高中美术课堂中国画教学方法探析[J].现代 职业教育,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