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如何体现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
冯雪雯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冯雪雯,. 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如何体现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J]. 中国艺术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1.
摘要: 现实主义题材和风格作为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充分反映现实生活当中的新闻和现象。本文以体现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为出发点,讨论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小品,歌曲,戏剧的创作,列举了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包含群众主义题材与风格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体现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
关键词: 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小品;戏剧;歌曲
DOI:10.12721/ccn.2025.157011
基金资助:

引言

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针对广大群众为主要体验对象的娱乐创作活动,能够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同时,通过新的作品创作,进一步贴合时代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作为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开发的基层群众娱乐活动,在内容上体现现实主义题材和风格也十分重要,它关乎着创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现实的思考与关注,是现实生活与观念的真实写照。

一、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包含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的重要性  

(一)现实主义是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重要的艺术思想

现实主义是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艺术思想,它要表达的内容是与时代相契合的一种精神。通过在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作品中体现关注社会现状,关注人的近况,关注人与自然平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媒体通过新闻爆出来的关于人性的善恶等。在创作作品中通过将现实世界生活事件戏剧的勾画,实现其独特的审美[1]。通俗点来说,只要能够反映社会精神面貌以及文化内涵的艺术创作作品,我们都可以被之为现实主义[1]。在这次所讨论的有关小品,戏剧,歌曲的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的题材融入以及创作风格在群众文化艺术作品中也十分重要。创作者要热爱生活并享受生活,拥有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眼睛,通过感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规划作品创作的内容与框架,运用一定的技巧和写真显示的方法,将作品的细节表达出来,作品的情感深刻地凸显出来,通过完整作品的展示,能够让观众也能够感受和领悟到作品的深刻含义。

(二)现实主义是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重要的文艺思潮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创作方法,一种价值取向与传达,显现为作品对人的高度关注,对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以及命运的深切关怀。当前,随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一创作导向的持续发力,以及“抓住重大节点”这一创作要求的有力推动,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呈现井喷之势,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再度回归主流。追溯现实主义的历史,这种创作方法的出现是较晚的。它是西方继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出现的一个较富时代意义的新的创作思潮,而它的主要成就则在小说里面。所以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出现的时间与我们现代生活的时间相当接近,另一方面,小说中运用现实主义来表达底层劳动人民痛苦与磨难的创作手法,使得它的名称就为“现实”。“现实主义”虽然为近代的产物,但是它并不算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并且要实现现代主义的题材与风格创作,要挖掘现实主义中广博的内涵,弘扬现实主义深厚的能量。总得来说,现实主义并不止于所谓客观事实,以及现实中存在的某一现实现象的反应,而是并不局限于现实社会,在作品中可以深刻反应群众的生活意愿以及实现现实社会的理想。

二、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体现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方式

(一)在歌曲中充分发挥歌词的主要作用

歌曲是承载艺术和情感的重要形式,而歌词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诉求是歌曲的核心。在我国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歌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歌词内容正能量的表达和积极向上的歌曲韵律的有效融合,可以直接表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意愿。以冼星海《黄河大合唱》,聂耳《义勇军进行曲》为例,在上个世纪祖国内忧外患的年代,他们的歌词创作就表达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的意愿,这些歌曲不论是在歌词还是曲调,都十分的慷慨激昂。当前,在思想大碰撞、文化大交流的时代,作家艺术家要自觉承担和认真履行好使命任务,积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在文艺作品中,描绘新时代人民安居乐业、城乡统筹发展的和谐景象,表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彰显人民群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决心。

(二)在戏剧中充分发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戏剧作为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选择之一,在戏剧中融合现实主义题材和风格的创作也十分重要。而在戏剧的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要充分发挥故事情节的跌宕性和人物形象塑造的多样性。戏剧的创作本身就来源于文学小说,而小说的创作则包含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戏剧的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要注意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冲突,通过强烈的故事情节的碰撞,来完成生动的人物形象树立。以《雷雨》为例,《雷雨》之所以能够获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得到观众的认可,不仅仅是因为创作手法的运用,故事情节内容激烈的碰撞以及生动的人物形象树立,还有《雷雨》戏剧性的结局满足了人们的期望[2]。作者精炼的戏剧语言,以及通过语言所刻画的戏剧场景也是《雷雨》的成就之一,想要在四部剧目中,表达出完整的戏剧化故事和情节,其中就包括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语言,行为动作的塑造、场景的塑造等,作者精炼的戏剧语言锤炼,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个喜剧作品。而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我们中国的发展没有了社会阶级的冲突,而是道德层面上的好与坏的议论,而当创作的内容不再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后,创作的角度将会成为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角度来展现故事冲突中的戏剧性以及展现生动的人物性格。

(三)在小品中充分发挥“写实再现”的作用

在小品中现实主义的题材和风格的创作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可以从历届春晚的小品节目上看到小品中体现现实主义的重要性。而“写实再现”作为小品体现现实主义的重要环节,可以以再现的方式,还原实际生活中发生过的故事。小品可以针对社会热门话题中进行有角度有立场的演绎,通过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新闻信息的演绎,来把握时代的脉搏,体现现实主义的创作。中国的老百姓特别钟爱“写实再现”的戏剧小品,图的就是看个实在、看个新鲜、看个真切、看个痛快,这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3]。并且小品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戏剧创作的一部分,但是在小品等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人物的性格不再那么重要,小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成为了主角。在进行小品现实主义题材和风格的创作中,要注意删繁就简,以群众喜爱观看和的角度来创造作品。

三、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体现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建议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挖掘根植于传统和现实生活的创作题材,组织创作队伍,精心创作题材多样、富有生命力的文艺精品。开展“中国梦”题材、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廉洁文化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岭南文化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主题创作,集中力量创作一批弘扬社会发展主旋律、体现时代发展气息、代表本地文化形象的文艺作品。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工作。充分利用传统的庙会、诞会、醮会等民间民俗活动,开展具有浓厚本土文化气息的创作。

(二)坚持厚植家国情怀的创作前提

文艺作品是人们在深刻了解社会和生活本身之后,经过不断淬炼和升华形成的精神结晶。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厚植家国情怀,成为呈现中国精神的载体。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生于斯,长于斯”的挚爱之情将家园情怀深深融入国人的血脉之中且代代相传。在文艺作品创作过程中,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要怀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的热爱。历史题材创作省去了深入生活寻找素材的环节,只要“拿来”历史典籍、前人名著,从中发现人物故事,再加上作者的想象力,便可成就一部不乏看点的文艺作品。其实,历史题材作品要写好,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也要深入生活、体验历史人物情感,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习俗、习惯等等。通过了解历史,找到时代背景与歌曲、小品、戏剧等作品中所表达的事件、思想感情以及影响之间的关系,用丰富的表现手法,让文艺作品表达的爱国宣言更“掷地有声”。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创作原则

现实主义题材和风格的体现,首先就要在事件的选择以及事件的还原上,体现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基本创作要求。创作者要接通百姓生活,从大地和人民中汲取养分,汲取力量。不论是在歌曲歌词的创作和小品、戏剧的故事情节创作过程中,都要注意还原事情的经过,避免“假、大、空”。因为当作品创作完成后,要搬上舞台去演绎和宣传,接受观众的检阅。创作者不仅对自己的作品负责,还要对观众负责。在选题上要契合时代发展,在内容上要“接地气”,在主题上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样的作品才会“叫好又叫座”。接地气才能通文脉,通文脉才能有底蕴,有底蕴才能有力量。总之,就事论事,实事求是是现实主义题材和风格的创作基础,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够被大家认可。

四、结语

选择现实主义题材和风格是当前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风向标。在创作过程中,要立足于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络,纵观时代大局,创作出接轨历史,融入时代,走进生活,感动人心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赵锋涛.群众文化美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8):36-37.

[2]胡明华. 央华戏剧《雷雨》《雷雨·后》的演出探索与创新[J]东方艺术,2021,第2期

[3] 冷凝.“服务”在群文戏剧小品创作中的重要性[J].剧影月报,2019,第1期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