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孙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萌,. 古诗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文学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258.
摘要: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音乐基础乐理知识、鉴赏力、音乐审美力以及音乐文化素养等,这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育者的普遍共识。中国古典文学和音乐同属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古典文化与音乐具有明显的交融性。所以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过程中,将中国古典文学渗透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极具价值。本文将简单介绍在小学音乐课堂融入中国古典文化的意义,并重点阐述如何将中国古典文化渗透至音乐教学之中,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化;小学音乐;渗透路径
DOI:10.12721/ccn.2025.157258
基金资助: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伟大的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可以说每一首古诗词,就是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书,它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且中国古诗词的发展一直伴随着音乐的发展,时时处处体现出一种“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互相交融的境界。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中国古诗词,则是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既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朗读古诗词的语感,还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应用,激发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融入对古诗词的鉴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将中国古典文学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全球音乐正在加速交融,音乐作为世界通用艺术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影响力,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变革的背景下,音乐教学被赋予了发扬优秀音乐文化以及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任。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化的见证和沉淀,体现了古代中国在社会文化科学领域的巨大发展与成就,音乐作为一种广为接受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并通过文学的形式加以记载。所以,音乐与文学具有天然的交融性。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古典文化,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与挖掘音乐文化,并实现跨学科的知识迁移,帮助学生从中国古典文学中领悟传统文化,特别是音乐文化的真谛,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音乐乐器发展历程以及曲艺风格等,最终提升小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渗透中国古典文学的有效路径

(一)应用诗词吟唱,增强学生音乐律动感

音乐教学注重倾听、互动以及感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创设音乐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音乐倾听的条件。同时,可以结合音乐教学借助诗词吟唱让音乐互动产生画面感,从而引导学生正确感知音乐本质的内涵。以人音版《春晓》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前备好与《春晓》相关的教学材料,向学生介绍这首合唱歌曲的特点,例如这是一首借助古诗作为体裁的合唱曲,具有淳朴的音调特征,整首诗旋律起伏委婉,作者孟浩然借助这首诗表达对春天的热爱。教师首先示范演唱全诗,随后让学生跟唱,叮嘱学生闭着眼大胆想象春天的美景。随后教师向学生播放描述春天的短片,在音乐渲染以及诗词的配合下,学生开始跟着简谱打节拍,并尝试吟唱诗词。教师进而向学生介绍每一诗句的含义,利用这种情景融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此类古诗合唱曲律动感的兴趣。所以,倾听、互动与感知是诗词吟唱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挖掘古诗中的音乐美和文学美。

(二)利用国学经典,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

长期以来,国学经典古诗经常被用来作为教育素材,这也是“中华故事多余味,一字一句发深省”的由来。中国经典文化故事,大多言简意赅,对于小学生而言,文言文已经超过其理解能力,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中,可以将国学经典配套曲谱音乐,并融入相应的手工游戏以及律动舞蹈,利用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的人文价值,最终让国学经典和音乐实现自然连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例如在人音版《爱满人间》系列课教学前,教师可以引入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三季的片花,让学生自由讨论节目中的优秀国学经典内容,并引导其分享歌词蕴含着哪些深刻道理,随后,在热烈讨论之后,教师引入这一系列课的核心思想——“爱满人间”,借助国学经典和课本内容,并融入时下热点,让学生不仅拓展了文学视野,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以及人文素养。

(三)借助古典民歌,感知音乐文化表现力

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古典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典文学的构成要素,出现了诸多传世名曲,虽然部分古典民歌对于年轻群体而言鲜有知名度,但是伴随影视作品的热映,古代民歌仍然能够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回味传统经典民歌曲目,使其加深对音乐文化表现力的认知。在人音版《古风新韵》的板块中,也融入了相应佳作,例如《但愿人长久》等,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歌声中感受作者独特的心境。另外,随着迪士尼全球电影《花木兰》的即将上映,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木兰辞》,作为创作于南北朝的一首叙事诗,描写的是木兰假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疆场、屡建战功的故事,作品将木兰塑造成热爱祖国、不图荣华富贵的女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而这一音乐的整体叙事风格清新、音调流畅以及感情淳朴,有力地衬托了木兰的风采。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学既需要立足于教材,同时也要向外发散,让学生从同类古典民歌作品中体验音调、节奏以及情绪的变化,最终实现对音乐文化表现力的深入感知。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鉴赏古诗词的乐趣,从而提升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涓.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8(20):82-83.

[2]叶伟静.古诗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4):89-90.

[3]郑霞.小学音乐唱歌课堂教学评价探究[J].华夏教师,2015(04):31-3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