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与PICC置管的效果对比
宋玉姣 朱熙昀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宋玉姣 朱熙昀,. 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与PICC置管的效果对比[J]. 肿瘤研究,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7144.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与PICC置管的效果对比,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针对研究内容纳入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化疗患者共74例,病例的收治时间从2022年2月开始计算到2023年2月结束,历时12个月,将这74例患者随机均等的纳入两个小组中,两个小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差不大,实验组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对照组应用 PICC 治疗,将两组有效的治疗评价指标详细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社会方面、精神及心理方面、生理方面、其他方面评分以及生命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实验组的管路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通过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照组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白介素8等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对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治疗,效果好于PICC置管治疗,患者的炎性反应更为轻微,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 输液港;恶性肿瘤;PICC;效果
DOI:10.12721/ccn.2025.157144
基金资助: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恶性肿瘤的患病人群逐年上升,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对于乳腺恶性肿瘤,临床中治疗的主要方式是化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深静脉置管技术,临床中通常会采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静脉输液。本文对静脉输液和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这两种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提高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整体效果,提高质量舒适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与PICC置管的效果对比这一研究内容,进行病例的纳入选择以及分组,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面向的患者群体为女性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患者,从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女性患者74例,收治时间从2022年2月开始计算到2023年2月结束,历时12个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均等的纳入两个小组中。纳入标准:患者均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均接受化疗治疗,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沟通后达成一致同意意见。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患者;合并严重感染、心力衰竭等疾病者;血液疾病者。实验组37例患者中,年龄在36-7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7.44±5.11)岁;对照组37例患者中,年龄在36-7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7.32±5.20)岁。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与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 PICC 治疗,让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势,上肢保持外展90度为穿刺做好准备,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后期进行护理与维护处理。

实验组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让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势,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处理,实施局部麻醉,选择颈内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植入输液导管。取锁骨中点下3cm横向切口制作囊带,将输液导管及港体连接并固定于囊带内,美容缝合颈部及胸部小切口。使用无损伤针回抽血,畅通无阻力。最后用10ml肝素盐水脉冲式冲洗封管,进行无菌敷料覆盖包扎。

1.3评价标准

①应用化疗患者生命质量量表 (QLQ-CCC)进行评价,包括社会方面、精神及心理方面、生理方面、其他方面等,分值越高说明生命质量越好。②记录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管路维护时间。③记录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④记录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白介素8等。

1.4统计学处理

综合运用统计学数据分析的策略,使用专业计算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均经spss检测后合格,且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使用T数据来进行计数情况检测,并进行统计学计算分析,数据运用平均数方式,使用均数和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现,如果两组数据之间对比P<0.05,则说明这两组数据的结果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性。

2结果

2.1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命质量

实验组的社会方面、精神及心理方面、生理方面、其他方面评分以及生命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如表一。

表一 两组的生命质量比较(分)

1.png2.2分析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管路维护时间

实验组的管路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如表二。

表二 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管路维护时间比较[n,(%)]

2.png2.3分析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照组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三。

表三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png2.4分析比较两组置管后血清炎性因子

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白介素8等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如表四。

表四 两组置管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4.png3讨论

在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过程中,化疗药物对血管具有强刺激性以及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等风险,因此静脉输液通道的构建至关重要,通常有PICC和输液港等静脉通路建立方式,相比之下,静脉输液港具有防止导管脱落,减少静脉炎等并发症的优势,其效果更为明显,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长期的化疗过程中应用静脉治疗,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同时,静脉输液港不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使用输液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置于患者的皮肤之下,有一定的预防感染的优势,组织的暴露面积较少,输液港的导管是留置于右心房和上腔静脉交界位置的,药物的运输效率较高,能够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在短时间内对药物产生一定的稀释效果,不会让刺激性的药物过于刺激患者的血管壁,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操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穿刺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管理静脉输液港的使用时间。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对治疗方式与内容有着一定的了解。

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相对较长,穿刺点在患者的上肢位置,患者的上肢运动情况较多,容易发生导管移位的情况,因此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多。PICC导管是外置的,暴露接触面是相对较大的,容易发生感染的情况,后期管道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每周对导管进行冲洗,保证导管的通畅,保证持续、长期的提供静脉给药,保证静脉通道的安全和稳定性。相对于PICC导管来说,输液港的暴露面积较小,置于体外的静脉输液港的留置时间也较长,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终身的进行留置。但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是治疗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是后期取出难度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社会方面、精神及心理方面、生理方面、其他方面评分以及生命质量总评分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管路维护时间分别为(9.93±2.05)min和(14.55±3.81)min,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1.89%和78.38%,实验组的管路维护时间相对较短、一次穿刺情况较好,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实验组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分别为(6.18±0.71)mg/L、(8.00±0.86)mg/L,白介素6分别为(10.16±0.77)pg/ml、(12.37±0.99)pg/ml,降钙素原分别为(1.09±0.31)ug/L、(4.43±0.51)ug/L,白介素8分别为(11.10±1.05)pg/ml、(14.26±1.11)pg/ml,实验组均处于较低水平,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输液港治疗的效果是好于PICC置管治疗的,主要体现在生命质量评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管路维护时间、炎性因子水平等指标上,提升了治疗效果,有着较高的开展价值。

综上所述,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与PICC置管的效果对比存在差异,可以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减轻了并发症反应和炎性反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

参考文献:

[1]丁俊俊.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与PICC置管的效果对比[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0):104-107.

[2]叶晓群,郭丽贞,林理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8):68-69.

[3]倪乐凤.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科应用中的中期及短期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3):167-169+203.

[4]吴亚君.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效果对比[J].医疗装备,2018,31(20):18-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