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对学生情感方面也有着很大作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诗意”,它要求在初中阶段注重学生对诗歌语言、文学等方面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培养。“以趣入境”一词,顾名思义为一种娱乐性与高雅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它主要通过诗歌和散文两种方式来实现。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导、教师引导为辅为原则等一系列关于初中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要求,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地认识,在此情形之下以趣入境、解读诗意的教学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课题。
一、以趣入境走进诗意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语文教学中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魅力不可忽视,在初中阶段诗歌在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审美情趣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诗歌为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作为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点。以趣入境走进诗意的诗词教学方式与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美的感受。
(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诗词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艺术,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其在文化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生应该重视对自己祖国文学和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知识能力进行培养。语文诗词教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高文学素养,而且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趣入境走进诗意的诗词教学方式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培养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
(三)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也开始了新改革和创新,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上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调整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师关注的话题。在语文教育中诗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与熏陶,而且也能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初中生的诗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核心理念,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迅速向成熟期转化过程中,在这一时期应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并促进其形成与成长,趣入境走进诗意的诗词教学方式与新课标、新课改的理念相匹配。
二、初中诗词教学中以趣入境走进诗意的实施与优化策略
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有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历程,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随着时代变迁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不断变化与提高,新课改下初中学生学习兴趣广泛提升,然而目前初中阶段在诗词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如:教师缺乏对教材内容及实际生活经验总结归纳能力较差;课堂上老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式讲解;学生对于诗歌理解不够准确而导致的背诵现象严重等等问题,这都影响了语文诗词在初中阶段的推广和运用,针对以上问题在初中诗词教学中采用以趣入境走进诗意的方式则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升诗词教学质量。
(一)科学合理利用古诗词意境,拓宽学生的知识接受面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当中时间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是不能够全面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的,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使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提升,教师们可以在进行古诗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在古诗文中融入新的教学内容引入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景,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知识储备。比如说在学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古诗词可以结合诗人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们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辛弃疾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虽然他仕途不利多次被贬,但是他到老年仍有一番抱负。通过了解诗人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学生们可以对诗歌中的意境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在利用诗人的人生经历创造情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诗歌的学习之中,也能够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使得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高效利用先进教育信息技术,增进学生体验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信息技术被引入到初中的语文教学之中,在这种背景之下,相关的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去学习和利用先进的教学信息技术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新兴技术去创设相应的情景,使得现代和古代相融合,使得古诗词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比如说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篇诗词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有关于秋天的片段,向同学们直观地展示天净沙秋诗所描绘的画面,让同学们利用多种感官更真实地走入到诗词的学习之中,使自己的学习体验感得到提升。
(三)巧妙运用历史典故,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趣味性的典故,这些典故与以趣入境走进诗意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典故要考虑到典故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典故运用的恰当合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并且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比如说在学习《行路难》这首古诗词是可以向学生们讲授“姜太公钓鱼”以及“梦州日边”的典故让学生们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所蕴涵的哲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去会自觉地寻找典故自主地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探索欲望使得学生们对古诗词的掌握更加深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利用典故创设情景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们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
结束语:语文诗词教学与初中的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其独特特点,它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和概括后而形成的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特殊学科之一,诗歌在初中阶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中,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以趣入境走进诗意”这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水平提供参考意见,期望助力于初中阶段诗词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德山. 以趣入境 走进诗意——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2, (06): 118-119.
[2]祝素文.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为例 [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22, (04): 96.
[3]陆燕. 以趣入境 走进诗意——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为例 [J]. 科普童话, 2021, (04): 74.
作者简介:王楚联, 1996年12月,男,汉族,江苏宿迁,本科,常州经开区初级中学,诗词扩写,文言品读,邮编21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