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运用256层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以及鉴别诊断分析
袁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袁芳,. 卵巢肿瘤运用256层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以及鉴别诊断分析[J]. 肿瘤研究,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7150.
摘要: 目的:临床分析卵巢肿瘤运用256层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以及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于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病情经手术病理确诊,均给予256层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病理检测的结果,并对多层螺旋CT检测的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的特点、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256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1.43%,与病理诊断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的卵巢囊腺肿瘤直径和CT值均小于或少于恶性组相应指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用于卵巢肿瘤诊断中,可提高鉴别作用,并且可以基本确定良性和恶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卵巢肿瘤;影像学表现;诊断
DOI:10.12721/ccn.2025.157150
基金资助:

卵巢位于女性盆腔内,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属女性性腺,呈扁卵圆形,分内、外侧面,前、后缘和上、下端,外侧面贴于盆腔侧壁,位于髂内、外动脉起始部之间的夹角处,内侧面朝向子宫;上端借卵巢悬韧带与盆腔壁相连,下端借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子宫,后缘游离,前缘有系膜附着,并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其大小及形状随年龄增长而有改变[1]。卵巢在盆腔中的位置较深,体积相对偏小,其肿瘤早期不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多表现为月经不调、腹痛以及下腹沉坠等,具有相对较高的误诊率。卵巢肿瘤是指发生于卵巢上的肿瘤,它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之一,卵巢恶性肿瘤还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虽然近年来无论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诊治方面均取得很大的进展,但遗憾的是其5年生存率仍提高不明显[2-3]。卵巢肿瘤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生率在5%左右,其死亡率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多数卵巢恶性肿瘤者早期无症状或者临床症状较轻微,但就诊时往往预后较差[4]。这就要求早期应提高早期诊断率,从而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参考借鉴。现将256层螺旋CT在卵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0例卵巢肿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来源于我院自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50.61±2.47)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22±0.35)年;良性肿瘤60例,恶性肿瘤10例。

纳入标准:(1)腹胀腹痛、月经不规律及痛经;(2)所有患者均经过细胞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肿瘤,患有具有相关的临床表现;(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精神状态、语言沟通能力正常;(4)临床资料较完整;(5)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试验中未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试验者,并且对本文研究,或者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2)心、肝、肾功能性疾病者,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3)妊娠或者哺乳期者;(4)多层螺旋CT诊断禁忌症者;(5)神经系统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不能有效配合研究者;(6)不愿配合临床治疗者;(7)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研究方法

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iCT 256层,嘱咐患者在检查前5分钟及扫描前充分饮水300-500ml。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调节电压为110KV,电流为220As,层厚为0.1mm,层距为5mm,矩阵为512×512,FOV为250mm。先平扫,再利用高压注射器对患者注入80ml碘海醇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后将图像进行处理。扫描完成后,由2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师来诊断图像,取统一意见。

1.3观察指标

分析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并以病理检查为基础,比较其正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或Fisher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检测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分析

经手术病理证实,256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1.43%,与病理诊断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不同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分析(%)

1.png2.2 良恶性卵巢肿瘤直径和CT值分析比较

良性组患者的卵巢囊腺肿瘤直径和CT值均小于或少于恶性组相应指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良恶性卵巢囊腺肿瘤直径和CT值比较

2.png2.3不同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见表3所示: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

表3 影像学表现

3.png3、讨论

卵巢肿瘤属于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工作及生活压力增大,不良饮食习惯,卵巢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5]。其中恶性卵巢肿瘤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0%,仅次于宫体癌、宫颈癌。卵巢虽小,但其内部组织较复杂,加上卵巢肿瘤深藏在盆腔,早期患者往往无临床症状,需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待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超出盆腔方可确诊[6-7]。卵巢位于卵巢窝处,其外侧与盆腔侧壁的腹摸相接,其卵巢为卵圆性,可见囊泡或者生理性的囊肿,呈液性低密度。若患者妊娠,由于子宫增大或者阔韧带的伸长,卵巢可移到腹腔。当胎儿分娩后,卵巢不再回到原来位置。卵巢恶性肿瘤早期可出现腹盆腔内的广泛种植转移,且肿瘤富于乳头,往往累及大小肠、子宫、肠系膜及网膜。因此,应提高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率,从而改善预后[7-8]

临床中的卵巢肿瘤根据病理组织学可分为良性及恶性,其中良性肿瘤有粘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良性Brenner瘤。恶性肿瘤有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子宫内膜癌、透明细胞癌。良性卵巢肿瘤的生长相对较缓慢,其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甚至部分患者无症状。肿瘤多外单侧,表面较光滑,可活动,有囊性感,无腹水。而恶性肿瘤早期并无临床症状,但生长较快,容易扩散。患者体征及症状可随肿瘤性质、大小、有无继发变性或者有无并发症而有所不同。患者多有下腹部不适、盆腔下坠、月经紊乱、腹胀感。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多层螺旋CT在卵巢肿瘤诊断中得到应用。256层螺旋CT可提高Z轴分辨率、图像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9]。由于采用各向同性技术,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图像。采用螺旋CT可清晰显示盆腔肿块,较直观的显示静脉与肿块关系。但由于CPR的影响因素较多,往往具有局限性,需结合原始图像,从而提高诊断。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面广,图像分辨率高的优点,有着强大的后处理能力,在卵巢肿瘤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10]。64层螺旋CT可进行任意方向的无阶梯伪影重建,利于显示病变全貌、病变及盆壁组织结构的关系,进而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多层螺旋CT可缩短扫描时间,提高Z轴分辨率,减少运动伪影及漏扫现象,提高疾病检出率。在多层螺旋CT实施动态增强扫描后,可清晰显示盆腔内结构,对卵巢异位患者可做出鉴别[11]。此次数据结果显示256层螺旋CT在不同卵巢肿瘤的正确率均较高。对于良性卵巢肿瘤与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其中良性卵巢肿瘤呈现椭圆形,恶性肿瘤呈现不规则分叶,有囊内外赘生物。肿瘤的实性成分越多,恶性的可能性就越高。恶性肿瘤表现为囊壁厚薄不一,有不规则增厚的壁及分隔,其囊内可见壁结节,增强扫描时良性肿瘤的实行部分表现为轻度增强,而恶性肿瘤的实性则表现为不均匀明显强化[12]。根据患者影像学征像的不同,可表现为卵巢肿瘤性质的区分,恶性肿瘤的转移率是较高的,以直径侵犯为主要途径,可见腹腔种植及淋巴结转移。其中腹水的出现是腹腔种植的标志性影像学征象。

综上所述,256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不同卵巢肿瘤的病变形态、内部结构及其转移情况,利于鉴别卵巢肿瘤类别,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伍振宇,植岚岚. 多层螺旋CT联合MR用于卵巢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影响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8):105-106.

[2]王群. CT、MRI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12):70-73.

[3]Zhuang Y , Wang T , Zhang G .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WI) Parameters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Ovarian Tumors with Solid and Cystic Components[J]. 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Pakistan, 2019, 29(2):105-108.

[4]易文卉,毛海宇.卵巢肿瘤64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1):158-160

[5]Landolfo C,Achten E,Ceusters J , et al. Assessment of protein biomarkers for preoperativ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ovarian tumors[J]. Gynecologic Oncology, 2020, 159(3):811-819.

[6]李侠,肖维.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11):146-149

[7]赵姝娟,张光华,周晓光,等.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CT、MRI影像学特征及与血清标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4):775-780,785.

[8]李鸿玉,孙立新.影像学检查及血清糖类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用于卵巢上皮性癌与盆腔结核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J].肿瘤研究与临床,2021,33(6):473-476.

[9]王振奎,代向党,王赢.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及CT表现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21,36(2):305-307

[10]薛世钦, 代向党, 王赢. 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 实用癌症杂志, 2021, 36(1):4.

[11]申珊珊,范耀华. 螺旋CT血管重建在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9):107-108.

[12]夏红梅,孟晓蓉,王倩,等. 良、恶性卵巢肿瘤在多层螺旋CT中的图像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2):103-105,10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