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与解决实践研究
樊历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樊历宏,.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与解决实践研究[J]. 历史教学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9400.
摘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历史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课堂的交互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章以“问题”为切入点,对如何提高“问题”的质量和“问题”的功能进行了探讨。首先,要使问题的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要使问题有效地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有层次性,才能让学生从浅到深地进行思考,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中学历史课程的改革中,通过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学历史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多花点心思。
关键词: 有效教学;设计;问题
DOI:10.12721/ccn.2025.159400
基金资助:

学习历史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对历史原因的分析,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获取正确的历史观,逐渐地形成自己的历史意识,这样才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参考和辅助作用。不过,中学历史的学习并不只是简单地记忆历史事件、发生年代、人名、地名,也不只是历史知识的传输,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更好地激活思维,唤醒认知,实现知识的转移。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可以增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简单地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实现问题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错误地掌握了题目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其最大的功能是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但在设计问题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当提出超越学生认知层次的问题时,势必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题目设计的太过简单,那么题目的效果就不能完全的体现出来。而在回答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时,学生常常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常常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信心。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重对问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考量,并与学生目前的认知状况相结合,从而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

2.不恰当的回答

“回答”是指教师对学生提问时所作出的回答或学生对老师问题的回答,属于课堂提问的一个重要部分。有些老师对学生回答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引导,因此该环节的效果得不到保障,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实践作用,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实践

1.在情景教学中发现问题

情景化是初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上是趣味性比较高的,因为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穿越时空的束缚,认识更多的伟人,知道更多的事情。然而,从形式和要求来看,历史的学习比较枯燥,在许多学生眼里,历史只不过是一段又一段,需要反复背诵,很容易把知识点搞混,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更注重的是死记硬背,分析怎样把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区分,这样的话,他们的历史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枯燥、抽象的文字概念知识转化成具象化、形象化的视觉表现,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与分析的热情,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形成他们的学科思维。

2.重视学生的现实需求,提出问题的合理性

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老师把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在教学中更多地只是要求学生做笔记,然后进行背诵。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做到既有趣又丰富,而且容易使学生觉得乏味,使他们对历史课失去了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必须在自己的教学方式上进行努力,认清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弊端,用恰当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去进行思考与探索,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当然,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性格特点,来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提高问题的层次,同时确保所设的问题都是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逐渐地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历史课堂。

例如,在讲“解放战争”时,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此有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蒋介石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不开战,而是三次给毛泽东打电话,让他来重庆进行谈判?”“如果毛泽东知道谈判很危险,他为什么还要去?”、“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会有什么风险?会是什么样子?”用这样的问题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且可以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了教学领域。然而,目前在很多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功能还未完全发挥出来,仅仅是老师的“教案”的放大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的功能充分地利用起来,不能只限于老师的口头情境重现,而要让多媒体从视觉和听觉的多个角度来构造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与课程有关的问题,然后再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比如,可以播放一小段宋朝的录像,让学生们知道宋朝的特点,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让学生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能够认真地进行观察和思考,把录像的内容和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和理解史实,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学习联系和思考。

在内容的选取上,因为上课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对于录像的播放也是有一些限制的,所以可以选用一些短小而有内涵的,或者采用图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老师们也会从网上挑选一些趣味十足的短片,或者将时下最火的电影、电视剧都拿出来。在使用影视资源的时候,可以采用“找茬”的方法,问片断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不真实的,有的时候则是用一到两个句子来提问,内容涉及的是哪个朝代,哪个时期。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网络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还能让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还能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尊敬历史,而不是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所左右,任意地篡改历史,编造历史。

结语:总之,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不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去记忆、背诵基本知识,而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并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中学历史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问题教学法合理地运用起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设置和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才能使历史课堂的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常俊红.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J].学周刊,2022,(17):169-171.

[2]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一线”解析(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