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研究
高焕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焕飞,.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研究[J]. 心理学研究,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256.
摘要:
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格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刻。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主题班会对策来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DOI:10.12721/ccn.2025.157256
基金资助: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里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的健康并不代表心理的健康,但心理健康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伴随着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心理上发生了激烈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使他们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一旦缺失,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更加突出,现在的00后,大多在父母和长辈的溺爱中成长,经不起任何风雨的摧残,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进入初中学段后,往往一时无法适应,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比如厌学逃学,整天郁郁寡欢、愁眉不展,对任何事物没有兴趣。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弗洛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认为,“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孩子从母亲那里能获取无条件的爱,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1]单亲家庭中成长的中学生,缺失父母中任何一方的爱,都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情绪失控,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难于应付挫折。

2.学习类问题

对学习产生恐惧,精神紧绷,往往花费很大精力,甚至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初中生最常见的焦虑是由学习压力引起的,表现为紧张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思维不敏捷。考试焦虑是一种自信心或自卑心理过强而产生的对考试的恐惧感,他往往随着不同级别的考试而表现不同。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导致学习水平不能正常发挥。

3.人际交往障碍问题

很多初中学生觉得父母、老师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学习方面,所做的沟通也都是围绕着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常常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困惑。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寻求所谓的“知音”,甚至发展成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他们不敢向别人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和看法;也不敢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甚至出现了对社交生活的深深恐惧,产生强烈的自卑、沮丧、孤独的心理,甚至发展到了抑郁症的倾向。

4.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 比较新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格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时期的心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5.早恋问题

初中生往往对异性充满神秘感,由于对方的容貌、学习成绩优秀而产生好感,受好奇心的驱使而接近异性,萌发情感。但他们对自己、对异性认识不清,很容易因为早恋陷入心理困境。青少年情感丰富,体验强烈,自控能力差,,特别容易冲动,不计后果,轻则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重则由于恋爱受阻、失败等而产生轻生的心理,非常危险。

二、初中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青少年在成长中都会产生逆反心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自尊心、自认为是大人了,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不愿意服从长辈,喜欢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愿受别人引领和指导,有些青少年过分自我意识很强,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帮助接受不了。有意背道而驰,他们能力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反抗和不遵重。

2.青少年会产生孤独的不愿意让人接近的心理。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因忙于工作和事业,很多父母顾不上他们,与父母交流和在一起的时间少,就会产生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大多数孩子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没有吃过苦、受过罪,经不起挫折,在学习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如意的事,内心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产生焦虑、抑郁心理。

3.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在2004年3月西安发生的一起少年团伙持刀杀人案中,13名犯罪嫌疑人中有8人是父母离异的青少年。据中央综治办和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前不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对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中显示,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而属父母离异的青少年就占了其中的50%。

4.社会环境“污染”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是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青少年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盗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对策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之中。只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3.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生活空间,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爱的艺术》【美】艾•弗洛姆著,李建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作者:曹晓娥

[2]龙德宏.加强中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刍议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4,(1)

[3]聂喜飞.刍议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中学班主任的谈话艺术.东方青年•教师,201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